解剖一只麻雀

七十年前,梁漱溟先生站在中国发展和中国教育发展的前沿,豪迈而悲壮的说:“中国学术除非不复兴盛则已,如其兴也,必自人生问题之讨究入手,乃引起其他一切若近若远之科学研究;抑必将始终以人生问题为中心而发展一切学术焉。中国教育除非从此没有办法,如其有办法,必自人生行谊教育之重提,而后其他一切知识技能教育乃得著其功;抑必将始终以人生行谊教育为基点而发达其他知识技能教育焉。

教育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大得社会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在长期没有被摆在社会关注的镁光灯下审视时,忽然来到舞台中央,难免有点积重难返、百感交集的味道。智慧的人,总是善于简化的。当前的教育有一万个问题,也许答案只有一个。梁漱溟先生,似乎找到了这个答案。

具体到一所学校的发展,恐怕也有一千个问题,这一千个问题,也许答案只有一个。再进一步推而广之,学校的一个中心,恐怕也有一百个问题,那这一百个问题会不会答案也只有一个呢?

这是理想主义的推断,但不要忘记,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恰恰是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交替前行的。没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也许人类早就灭亡了。

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精细化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在工作总结中,我们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时落实。落实是要讲精力的,与其四处抛洒我们的精力,如同救火队一样围着不断冒出的新问题奔跑,不如静下心来,解刨一只麻雀。如果横穿马路的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就调动班主任、家长、学生拍客、全体教师的力量解决横穿马路的问题。解刨麻雀首先要确保“杀死”,一件事情,做得拖泥带水,做成夹生饭不如不做。所谓杀死,就是首先要明确目标,用多长的时间,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然后再研究“动刀子”的问题,做事情必须讲程序,讲火候,讲恰到好处。谁来主导着动刀子,其他人什么任务,如何配合;先解剖哪里,再解剖哪里;表层的容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深层次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麻雀解剖成功了,还要总结经验。因为我们知道,一万归于一,但一不代表一万。横穿马路这一问题的解决经验要指导精细化管理的优化,精细化管理这一问题的解决经验需要指导整个学校生态优化的问题。这就是解剖麻雀的重要性,真正善于解剖麻雀的人,一定是谨言慎行的,一定是平心静气、聚精会神的。我们看不到哪个一肚子牢骚话的人,哪个讲起话来口吐白沫的人能够解剖好一只麻雀的。

善于解剖麻雀的人,才是新时代真正的英雄。因为他知道新时代存在的大问题,却能够从小的方面踏踏实实解决,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扎扎实实、按部就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只记得,我原本悠闲的在窗前打着盹儿。太阳把欢乐镀在我的身上,大花猫半眯着眼蜷缩在我的棉拖鞋旁。 一阵黄沙...
    勒鱼驴阅读 2,806评论 0 0
  • 不再饮酒 便再无老友 不再歌唱 便再无悲伤 不再弹琴 便再无呻吟 不再远行 也就再无风景
    若唯柒阅读 734评论 0 1
  • 心情有丢丢复杂,想靠近,但是又恐惧未知,说白了就是作,又想要,又不想要,来来去去的,乱想一通居然莫名其妙的安慰了自...
    荼蘼忘川阅读 1,254评论 0 0
  • 1. 早上七点半到校,看见那扇红色的五星门,红色的地毯通道,眼前一亮,心头一动。顾不上吃早餐,先请同事帮忙拍一张。...
    宁超群阅读 3,826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