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带给人们最大的变化,并不是简单金钱上的增长,而是思维方式的变化。
在正式讲理财课程之前,先和大家聊聊几种常见的"穷人思维"。
有句话说在前面,“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思维,而是"曾经是穷人"的思维。不含任何嘲讽之意,而是谈论这种思维。
01 找“免费”资源花大量时间
多和少都是相对的,穷人缺钱,但他们和富人拥有的时间完全一样。所以,穷人就是那种钱"绝对"少,但时间相对"多"的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东西的价值看得特别轻。
当一个人处于长期性的资源稀缺中,大脑中的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就会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更加重视短期利益,忽略长期利益。
比如你缺钱,就总觉的时间富余,但是金钱稀缺,特别当你处于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时,基本会很难用理性的角度去考虑投资和未来的发展。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会经常因为钱或其它因素,更看重短期利益。
不少人总是小心翼翼地省下一笔物质财富,却浪费了大把时间。这些时间本可以用于丰富他们的大脑,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报酬率,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对于财富的关注点都是细枝末节,就没有办法放眼大局。
有一次,别人给我推荐一本书,我在各大网站、网盘、资源站找遍了,都找不到免费的资源。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也没找到,后来才发现各大网站上都有卖,也就 30多块。
免费的东西不一定真免费——难道找资源的时间,就不值这 30 多块钱?
当今世界,信息泛滥,找到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越来越难,比如现在在百度搜个问题或者资料,第一页基本都是广告,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正确,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以偏概全的。
02 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聊这个话题前,我来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小明去游乐场,最热门的云霄飞车已经挂上了“此处排队约需一小时”的牌子。小明想了想,1个小时有点久,但自己尚能忍受,于是加入了队伍。
一小时后,当小明排到队伍的最前方时,一位风一样的男子跟他说,愿意出200元购买他的位置。
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小明,你会不会让出这个位置?
假设小明的月薪约5000元,扣税再除掉休息日等,日薪大约是200元。排一个小时队,已经相当于工作了八小时,这个条件很诱人,理智的选择应该是接受这笔交易。因为,8小时肯定是大于1小时的。
好了,我又要问下一个问题了,大家觉得出价200元的男子是不是冤大头?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要思考这个风一样的男子的时薪是多少,如果高于200就不是冤大头,如果低于200就是冤大头。
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穷人往往更在乎钱,富人往往更在乎时间。
比如看电影,根据我的经验,就算片子再烂,中途退场的人也不会超过 30%。就是说,有超过60%的人看来,90分钟的时间价值不会超过30元的票价。比如去某个地方,本来花30元钱花半个小时就能到目的地。为了节省车费,坐公交转了两三趟,花了两个多小时。钱是省下来了,但是时间花得更多了。
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这是一种 " 经济行为 "。但当你的口袋已经走出穷困,却仍然把自己和别人的时间都看得不太值钱的话,说明你的脑袋依然停留在穷人思维中。
03 太注重“沉没成本”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穷人思维往往过于注重 " 沉没成本 "。
什么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本来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说人话,就像你明明爱上了一个烂人,却因为已经付出的感情,时间和物质而舍不得沉没成本,寄希望于等待和改变。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花了五块钱买了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发现是烂的,你却因为舍不得花掉的钱,坚持要将整个咽下。人们总是忘记不管你怎么选择,五块钱都不会再回来了,而你却偏偏还要再多吃一个烂苹果。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 " 买鞋定理 ":
假设你在商场买了双鞋,大小没问题,但真正穿的时候又发现夹脚,退也退不掉,于是,你会经历下面的心理挣扎:
● 不甘心定理:这双鞋对你而言越贵,你尝试穿一下的次数也就越多 ( 换句话说,你越穷,受的罪越多 ) ;
● 侥幸定理:你确定穿不了了,那么这双鞋越贵,放在你家里占地方的时间就越长;
● 绝望定理:无论你放多长时间,总有一天,你都会把它扔了,有多远扔多远。
终于,世界清静了,但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对此,富人思维则完全相反: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费精力。
04 不以目标为导向
超市里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原价分别是 300 元、250 元和 200 元,现价一律 150 元。
根据售货员的经验:穷人更倾向于买大的——省钱,而有钱人更倾向于适合的尺寸——也就是纯粹为了自身需求。
就是说穷人思维让我们过于关注自己拥有的资源,从而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说,你的目标。
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而富人思维特点是目标导向。
比如带着穷人思维的人买房,最先考虑的是自己有多少钱付首付、月收入多少还贷,然后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
而带着富人思维的人则先问我要不要买房、买房有什么用、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
05 便宜的更具有吸引力
电影《华尔街之狼》就讲了一个专门骗穷人的股票经纪人,他发现,穷人在长期消费决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当他们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投资中,就很容易成为"垃圾股"的目标客户。
电影里有句台词说:"我们把垃圾卖给垃圾人,因为钱在我们手里,总比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价值。"
这不仅是全天下骗子们的心声,更揭露了穷人思维的弊端。
把"垃圾"卖给想发财的穷人,这在中国也是最赚钱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吓死人的垃圾 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内部原始股"、那些无数次崩盘又卷士重来的 "3M 骗局 ",都是抓住了穷人思维的致命弱点——既无判断力,又无自制力。
那么,带有富人思维的人是怎么投资的呢?
在巴菲特的投资偏好中,既没有房地产,也没有互联网,前者因为不喜欢,后者因为看不懂,大部分是他很熟悉却很传统餐饮、日用品的公司。不懂就不要轻易碰。
06 走出穷人思维几点建议
想要从穷人思维走向富人思维,给大家几点建议:
1. 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2. 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
3。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好的项目永远会遇到钱少的问题;但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办法解决;
4. 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每年年初设立一个 " 享受一下 " 的基金,所有预算外消费都在这里开支,从而不必每次消费都反复权衡;
又比如说,选择以基金定投这种被动的、不需要太多决策的投资品种为主要的投资对象;
再比如说,对于需要大量意志力的活动 ( 学外语、健身等等 ) ,只挑最重要的做,因为多了会影响你做重大决策时的判断力;
5. 拓展自己的视野:适当做一些眼前"无用"的事,防止进入只关注当下的 "管窥"状态,建立长远规划的战略意识。
以前,每年年底大扫除扔东西时,老妈总爱念叨一句话:"穷人才留破烂,越留越穷。"
其实,穷人思维才是越留越穷、最应扔掉的 " 破烂 "。永远记住——真正的穷不是缺钱,而是呆在穷人思维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最后,以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的一句话结尾,
大部分不富有的人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太担心失去,胜利者是不怕失去的,但失败者都害怕失去,如何避开失败,也就避开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