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难,读不进,老分心,一段话总是重重复复看,水过鸭背。这就是我之前阅读的状态,非常讨厌看书,简直比吃翔还难。
早些年,我看过这么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别人看书就像你嘎吱吃饼干一样美味又愉悦。我第一感觉是饼干真的好吃,入口酥脆香甜的美味直接撬开幸福的满足感,第二感觉才get到这也太牛了,竟然能把阅读达到娱乐性的境界是件多么美妙的事。
同时也疑惑,怎么会有人把那么痛苦的阅读转化为娱乐呢?我当时觉得能长期坚持阅读的人一定是有超常人的毅力,可以逼自己非常自律的去读完一本又一本书,让我心生敬佩。因此我对爱看书的人是带有滤镜的,感觉他们就是一个非常自律且努力上进的人。
今年三月份我加入逆熵增成长社群,看了关于阅读的精华帖,和自律的精华帖相结合,才明白阅读当中的奥妙,不要神化阅读,阅读只是帮你解决问题的渠道之一而已;也重新认识了自律,自律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欲望盖住另一个欲望驱使行动。
那些能长期阅读的人收益于在阅读过程中给他解决了很多问题,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出现,那么看书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较好方式,越磨越进步,然而这种进步会让人上瘾的,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们看书就像我们吃饼干一样简单又愉快。
我开始去找自身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去选书。我当时的问题是不会阅读,那么我就去学习如何阅读吧,看了有关如何去阅读的书籍后,还是觉得很枯燥晦涩难懂记不住,对阅读依旧是要用毅力去完成。在大半年里陆陆续续只看了4本书,其中有一本跨越三个月才看完,对于前面讲的什么内容完全忘掉。
我就不甘心了,为什么别人能找到阅读的乐趣,而我阅读却是灾难呢?然后到了7月份我参加了社群里的写作营,9月初又参加了阅读营,想着有人带,交定金打卡逼自己一把,于是变成了为打卡而打卡,两次训练营下来,一旦结束,我又打回原形,甚至还有一种被释放的感觉。对于培养阅读的兴趣又一次失败告终。
直到9月23日,我参加了星球发起的写作打卡倒计时100天活动,这个活动附带条件是在打卡100里,必须同步读完10本书并写书评。看到这规则,潜意识是生畏,但是不到一分钟我便点击了报名,马上打卡写下了第一篇文章。当时我是这样反思的,如果这都做不到,那就别旨意自己能成就什么大事了,试逝就试逝吧,反正又不会掉一根头发少一块肉。
殊不知这一次打卡变成了我的觉醒年!
我又把之前学习到看书的目的是什么,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重新定义清晰的刻入脑子里。看书是为了解决我当下的问题,写作是为了让自己的学到的知识内化,并且帮助到他人产生影响力。
直到11月初我看完了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书中最让我触动的知识点是讲述的原始脑、情绪脑、理智脑之间的原理和关系之后,就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原来我很多时候的痛苦、焦虑、和懒惰,对很多事情趋易避难、及时满足,都是因为原始脑和情绪脑实在太强大了,于是要想办法用向上生长的内啡肽让它们得到快乐和满足才能行得通。
以至于我看完了这本书之后,认认真真的写下了3405字的读书笔记,并且践行笔记中的清单,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做任何事都特别顺。这是我阅读以来收益最大的一次,有了这样的获益经验,就一发不可收拾,就像我喜欢健身一样,非常沉浸其中!我,终于在阅读里享受到了吃饼干的那种愉悦的满足感。
这段经验告诉我,小白想要培养阅读兴趣,首先不要盲目跟着别人的书单去选书,要找可以解决你当下问题的书籍,看了就能用,用了就能快速得到正反馈的,那么你看书的乐趣就来了。
比如你对烘焙感兴趣,想学做蛋糕,那么就买一本基础入门级的烘焙书回来,跟着去做,从最简单做起,做好了和家人朋友们一起享用,多少都能收到不错的反馈,那么你也会乐在其中,这就是获益,只要有获益你就会上瘾。
比如你喜欢看小说,那么把看小说转去看历史,人物传记,经典文学,然后再把书中的内容像和朋友讲述一部有趣的电影观后感写出来。那么你的思维和格局,甚至性格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变化一定是进步的,这也是获益。
只要获益了,你就会乐此不疲中断不下来。所以想办法先去找到自己变好的需求点,从兴趣开始进入,立马行动。这个需求最好是从健脑开始,把事情的原理弄明白,那么你在行动上的阻力就变小很多,所以在我看来,使人进步,阅读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这种满怀期待的热爱,见招拆招的成就感,不就是唤醒元认知注入内啡肽的快感嘛,那么原始脑和情绪脑也会被驯化的。所以我不再对那些看似自律的人是个狠角色了,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各有各的欲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