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法国人,而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农村姑娘,如此相差甚远的背景使我们的结合收到了很多诧异的目光。确实,我们的结合绝对不是一帆风顺,但其实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原因就是我和先生很乐于结合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分享自己的想法,探讨自己的三观。
世界观:虽然是无神论,但是我们相信大自然有它的规律,破坏这个规律,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就像是滥用水导致的干旱,滥排放导致的污染等等。
人生观: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消耗这个世界的能源,还应该为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付出一份贡献,哪儿怕是很微不足道的贡献。具体来说,就是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怎样的影响,比如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传播正能量,比如对朋友的支持。。。
价值观: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中国,很可能入了自己的腰包(虽然拾金不昧越来越多),在日本和英国,大都会选择物归原主。分析一下原因,如自己的腰包是因为想的是小我,也就是自己,所以遇见便宜不捡,就是愧对自己;日本和英国也有区别,日本是因为怕被发现,因为日本人的荣辱感很重,属于外力的促使,而在欧洲才是真正自发的,是一种自我实现。(此处为该谈,个别情况当然很多。)
谈三观没就不得不谈需求层次理论。(具体概念可参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三观是随着层次的变化而变化的。
让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人去担忧世界和平,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在满足了一个层次的需求之后,更上一级层次的需求才会显现。觉得像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从肉体到精神的一个扩展。处于每个层次的人的百分比决定了这个社会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