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执厚葬久丧者之言曰:“厚葬久丧,虽使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然此圣王之道也。”子墨子曰:“不然!昔者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衣衾三领,穀木之棺,葛以缄之,既[生僻字]而后哭,满埳无封……若以此若三圣王者观之,则厚葬久丧果非圣王之道。故三王者,皆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岂忧财用之不足哉!以为如此葬埋之法。”
到了下午的休息时间间隙里,仍没有忘记属于自己的读书学习的兴趣之旅,翻阅到相应的页码并继续翻译句子打卡。
现在那些坚持厚葬久丧主张的人说的是:“厚葬久丧的制度即使不能让贫穷的人变得富有、人口数量少变得多起来、遇到危难者安定下来、混乱的形势得以治理,但是也是一种圣贤君王的治国大道啊。”
墨子先生却说:“我认为不是这样。从前的尧帝去北方教化八狄的时候,在半路上死了,于是就葬在了蛩山的北侧,当时衣服和被子就各只有三件,是使用普通的楮木做成的棺材,用葛藤捆束住了封口,人们在棺材入土以后才哭丧的,到后来把墓穴口填平都没有起坟状。甚至在已经下葬后,任意让牛马在上面追逐;舜帝到西方去教化七戎时,也是在半路上就去世了的,就葬在南己的市场旁边,当时的衣服和被子也是各只三件,以普通的楮木做成棺材,用葛藤捆束封口。人们也是在他已经下葬后,任凭市人在上面行走追逐;大禹去东方教化九夷时,在半路死了以后,就葬在会稽山上,当时的衣服和被子同样各只有三件,用桐木做的棺材厚三寸,用葛藤捆束封口,即使是封了口但棺盖与棺身都不能完全密合,虽然凿了墓道但并不深,向下挖掘的深度不触及地下水,向上土层的厚度透不出臭气。埋葬以后,虽然收集了剩余的泥土堆在上面,坟地宽广也仅仅大约三尺,就停止再扩大了。如果对比一下这三位至圣君王的丧葬方式来看,可见厚葬久丧果真不是圣贤君王的治国之道。这三位圣王都贵为知名的天子,富贵拥有全天下,难道是财物不够用吗?是用简单的埋葬方式就已经足够了啊!”
认知观念,态度格局,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