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我们总爱用“好意”劝解他人,却常常忽略了对方的真实感受。比如有人说“我太自卑了”,马上就会有人劝:“你其实挺好的,你看你上次……”这话听着温暖又有能量,可实际上,说话者的自卑感受被悄悄否定了——潜台词仿佛在说“你不该自卑,你的想法是错的,听我的,你要自信”。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被对待的。家长、老师、朋友,这些生命里重要的人,都在用“为你好”的名义否定我们的感受、灌输他们的道理。久而久之,我们也开始这样对待别人,甚至这样对待自己。
感受一次次被忽略、被否定,慢慢就变得钝化,甚至消失了。最后心里剩下的,只有一堆头脑层面的理论和设想。我们被这样对待着长大,又会不自觉地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渐渐的,大家都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失联了。
所以,下次开口前别急着表达“好意”,先静下心听听对方到底想表达什么。有时候,仅仅一句“我听到了”,就远胜过后面所有的否定和解释——哪怕那些否定和解释,出发点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