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流量红利时代,生意好做,企业偏重抢流量要转化,不太重视用户运营管理。今天获客成本很高,新的流量又少,企业才意识到经营用户,维护老客户的重要性,所以大家都开始做个人 IP,做社群,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
信息流、微博热门等平台赋予你的流量曝光就是公域,而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这种你可以基本完全把控的量,就是私域。公域流量的特点是每次获取都需要支付流量成本。
所谓私域流量,就是你可以自由反复利用,无需付费,又能随时触达,被沉淀在公众号,微信群,个人微信号,头条号,抖音等自媒体渠道的用户。
从 2015 年社群元年开始,社经全面开启,罗辑思维、吴晓波等利用社群变现已成为社群行业标杆。
社群火了,便有了社群+电商、社群+教育、社群+医疗、社群+媒体、社群+汽车等等。
抓好私域流量建设和用户运营,是实现社群变现的两个核心主题。
社群变现不只是现金的“现”,也可以是品牌、认知、流量等等。
社群运营已经到了精细化用户深深层次运营的地方,精细化运营是在社群同质化环境下留住用户最有力的武器,我们需要了解并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
不知道用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就无法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偏好的内容,也不会知道他们对产品的喜好,更别说和他们建立起长期关系,谈何变现?
在恰当时候给他们提供精准的产品或者服务是贴心的,在不恰当的时刻你推出的产品或者服务就是“广告”。我们必须深深的记住。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喜好、兴趣、需求去提供给他们想要的服务,同时我们还需要围绕建立分级分层次,搭建用户成长体系/等级体系/用户召回体系等。
一个良好的用户成长体系,能带领用户从新手到种子用户的转变,和用户建立情感关联,最终实现用户粘性和平台价值的提升,实现社群变现,口碑裂变等。
每一个用户就是一份用户资产。从前,用户资产无法真正盘活,从今往后,再也不一样了,社群让我们都拥有了将每一份用户资产深度运营、让每一份用户资产价值倍增的能力。
私域的本质价值不是提供“人找货“的货架(这是传统店商和传统电商干的事儿),而是构建了“货找人”的场景;不是直接实现商品流,而是重在实现信息流;不是流量收割,而是用户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