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本文为该书的读书笔记,结合其他知识点总结完成。
信仰与奴役
勒庞说: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什么是信仰?指个体自发对某种思想或宗教或追求的信奉敬仰。正是由于有信仰,个体就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存在找到了一个所谓的意义。没有信仰的人,在社会上会缺乏目标感和认同感,个体可能会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虚度一生。没有信仰,个体存在毫无意义。信仰可以成为一种定力,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我们很多人才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下来,向着所相信的目标努力,最终接近或者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个体的人,一生如果从宇宙视角来看,就像一草一木一样,最终都会走向消失和毁灭。但是正是因为信仰的存在,个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面找到一个哲学层面上存在的意义。
但是,勒庞给了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信仰。因为所谓的信仰往往是群体所相信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容易被个体自发接受。那么,就衍生出了一系列我们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即信仰一定是正确的吗?信仰是如何成为我们信仰的?信仰会不会被某些利益群体所利用?
信仰只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具有两面性,即正向和反向两种效果。信仰的产生取决于产生的社会土壤、文化环境以及历史背景。能够成为信仰的思想、宗教或者信奉不可能在个体环境中产生,而只能在群体环境下萌芽与生长出来,并通过群体的认同得到强化并最终影响个体,形成所谓的信仰。因此,信仰往往是特定环境的产物,是某些利益群体希望群体所能够相信,并能够被这些利益群体所利用的工具。如果信仰存在错误,由于个体在群体中会自发迷失,个体就会不自觉地被梦想奴役。而掌握信仰解释权的利益群体,就会通过不断地强化宣传,加深个体对于信仰的信任,然后完成对个体甚至群体的控制。
如果是这样,由于群体往往缺乏批判精神,往往只有表象思维,而缺乏深度思考,因此一些不正确和不科学的思想观念被特定的人引导后,经过反复宣传就容易让群体接受并相信。勒庞特别使用了奴役这个词。信仰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成为一种奴役工具,或者说是一种精神枷锁,只是这种工具就有相当的欺骗性和伪装性。因为我们信仰,所以不敢怀疑,怀疑者会在群体中被孤立甚至被批判。而群体又有可能去强化个体的错觉,个体之间也可能互相影响,并相互强化这种错觉。二战期间,纳粹日本就通过反复不断宣传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来强化战争机器就是这样一个例证。
因此,我们对于所谓的各种信仰都需要使用辩证批判的思想去分析和判断。注意一定要有思辨精神,要敢于怀疑和否定一起所谓看上去像正确的东西。无论这种信仰是谁提出来的,流传了多久,都要有敢于重新再思考。信仰往往是历史上某个特殊时期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产物,而这种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常常会被证伪。所以,信仰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不能僵化地理解和敬仰。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所谓的信仰都没有绝对的永久的正确,因此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再认识。邓小平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用动态的发展观去理解客观事物,理解信仰中的内容,做到事实求是。不人云亦云,更不做乌合之众。
非常感谢大师勒庞,让我能够以一个更全面的角度理解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