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打破了人走茶凉的魔咒,催生出惯例的“纪念文化”?
今天,是张国荣哥哥离开的15周年纪念日,这十几年以来,关于他的书籍文字不胜枚举,关于他的专辑也是发行了一张又一张,丝毫不亚于如今的天后,不过一场《幻乐一场》演唱会让天后跌下神坛,然而张国荣依旧是永远的哥哥,是永远的怀念!
每每去看那些经典电影的时候,张国荣版本的《倩女幽魂》、《东邪西毒》、《阿飞正传》《胭脂扣》、《霸王别姬》、《英雄本色》、《东邪西毒》、《春光乍泄》等等,是绕不开的经典...张国荣的演艺生涯,其实和香港电影血脉相连,他从影20余年,是香港电影兴衰起伏的见证。而张国荣的死,被定义为一个时代的结束,香港电影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进入合拍片的大华语制作期。他跨域了粤语电影从兴起到繁荣,再到落寞的漫长时期,他的辉煌时期定格在八九十年代,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
在内地,怀念张国荣仍然以各种影片放映为主,影迷占到了绝大多数,影迷之中以港片遗老遗少为主,对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这代人来说,张国荣是香港电影风华的一个缩影,每年一期一会,他们祭奠的,除了偶像,还有那已经消失了的香港电影。
而哥哥离世的这一天,恰逢西方的愚人节,却因为哥哥的死,变成了东方的纪念日。张国荣的死,催生每年惯例的“纪念文化”,由自发转向被动,成为国人十年以来固定的社会思维。张国荣在中国影视文化界,“虽死犹生”,他的影片每年忌日放映商业价值高。
放眼娱乐圈,从未有一个明星像张国荣一样的,生前万千宠爱于一身,死后十几年如一日的让众人用文字来凭吊。以前都说“人走茶凉”,然而即使哥哥走后,十几年来粉丝有赠无减,对于他的怀念,遍布整个青春,他是不朽的偶像,那么他究竟有怎样的魔力,时至今日,我们仍旧热衷、仍旧在怀念?
只是这样的怀念,我们的初衷是什么?又有怎样的前进?
注:再次附上一些媒体怀念张国荣的相关文章截图,供君阅读(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