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
“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
中午在超市买菜,偶尔发现了桑葚果,看着那紫水晶般晶莹润亮的果子,直勾起童年吃桑葚果的记忆及味蕾的躁动,于是买了一些回来。
回家后迫不及待的开始洗果子,当把果子放进水里,用手轻轻一拨弄,整盆水就都变成了紫色,记忆中没感觉桑葚果如此掉色。
由于心中对于某些事情的联想(有报到有无良商家为了桑椹好看,用颜色漂染),我一遍又一遍的洗,似乎想把它晶莹的紫洗成剔透的白,才算去掉某些残留。就这样连续洗了三四遍,水才算清了一点。
洗完后,挑了一颗看上去很饱满、很润泽的果子放到嘴里品尝,却一点儿没有想象的味道,除了有点儿水水的、寡淡的甜味之外,其它可以说索然无味,而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淡淡的腥味,连续品尝了七八颗,都是一样的味道,非常失望。
失望之余,更加怀想起儿时家乡桑葚的味道。
儿时生活在鲁南的一个小村庄,那时的河边、地头,村里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桑树生长。春天,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采桑叶喂蚕,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天堂,每天都有免费的美味果子吃。
记忆中桑葚成熟的时候也正是麦收季节,田野里到处充盈着成熟了的小麦的气息。大人们都忙着麦收,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可以肆无忌惮的满天下玩耍,摘桑葚果吃就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
桑葚果刚刚结的时候是青绿色的,慢慢成熟了就变成暗红色,熟透了之后就变成暗紫色了。熟透的桑葚因灌足了蜜浆,在阳光的照射下亮晶晶的,如同珍珠一般。摘一颗放入口中,既甜又软,满口蜜浆,在当时物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免费的人间美味。
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们,每天冒着烈日爬树摘桑葚,晒得头皮冒油,但乐此不彼。我小的时候,是出了名的假小子,爬树那也是一流的,往往自己先爬上树摘着吃的差不多了,在坐到树杈上摇晃树枝,其他小伙伴就在下面铺着衣服或油布、塑料纸什么的接着掉下来的桑葚,大家吃够了,就躲在树下乘凉,那种自在逍遥,也许是现在这些整日埋在补习班里的孩子所不能体会的。
时光流转,这些美好都成了回忆。现在的桑葚再也品不出当初的情怀,更何况现在的桑葚很多都是把原来野生的桑树进行嫁接,人工繁殖移栽,再加上利益的驱使施加种种不法手段,让原本自然的东西贴上了商品的标签,所以桑葚就更加的索然无味了。
我们人也是这样,由于岁月的洗礼,生活的打磨,往往也失去了童年的味道,变得世故,麻木,不知所向,失去了本真,很多人在偏离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想,不管我们走出了多远,都要慢慢的实现精神的回归,慢慢构筑充满人情味、烟火味,充满鸡鸣犬吠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放一颗桑葚在口,依旧能品出那份甘,那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