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室里,今天来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身穿职业装、画着得体的淡妆、垂肩锁骨发,给人舒服又得体的感觉,她是历史系的师范类的毕业生,今天来求助的目的,是不知道该找什么类型的学校作为未来应聘的目标?
如今,已经是四月中旬,离毕业生最终离校,只有两个月了,所以,当我面对这样求助问题,心里多少有些担心,说实话,对于师范生来说,去年10月到11月和今年开学到3月末的求职高峰期都已经过去了,数不清的学校来招聘,唐山迁安、滦南等好几个地方带着编制前来,甚至北京地区的一些教育局,也带着北京户口和高薪,向这届毕业生伸出了橄榄枝,应该说,这届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真是一片大好。而我面前的这个姑娘,气质形象姣好,语言表达清晰,可面对这么多好机会,为什么会剩到现在呢?
找工作也有“拖延症”
当我把心中的疑问抛向这个小姑娘的时候,她迟疑了一下,回答我说:“是因为拖延症,我总觉得还不晚,大四一开学想,离毕业还早呢,后来拖着拖着,一个学期就结束了,然后又开始忙毕业论文,直到现在,毕业论文忙完了,才想到要找工作”。姑娘的回答很诚恳,也很真实,如何克服拖延症,不光毕业生有困惑,就连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也被它困扰。“如何进行时间管理”这个问题成了我在大一生涯课堂上被提问的热点话题。为什么会拖延?其实是因为这件事对当事人来说很难,难以执行、难以决定、难以取舍、难以面对……总之,拖着不做成为了面对困难唯一可以采取的措施,于是,就有了“拖延症”。我的想法在小姑娘身上得到了证实,对她来说最困难的那件事,是不知道选择什么类型的单位去应聘,所以迟迟没有行动,但这并不是说她没有行动力,她自豪地对我说:“现在我已经参加完了教师资格证的培训,而且,还借此机会,自学了考编培训,熟练掌握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点,做了三遍模拟题!”对于考试,她信心满满,可是,把简历投向何方?去哪里考试?那才是她真正的困惑所在,太多的学生习惯了通过“备考”获得安定感,可是考向哪里,比考多少分,对于一个即将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重要的多。
学校的类型不是非此即彼
我试着问了小姑娘一个问题:“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呢?”,小姑娘对我说:“我肯定是要当老师的,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可是选择什么类型的学校让我很矛盾,一方面,我想要一个稳定的编制,可是听我们老师说,石家庄有编制的岗位少之又少,都要等待考试的机会,另一方面,我还想要自由的空间,不想被条条框框的制度和严格的作息时间左右,教育机构在这方面,似乎更符合我的要求,老师,你说我是不是很矛盾!”
说实话,一点都不矛盾,如果可以,每个人都想要给自己事业的起点一份最“完美”的工作,在大部分师范类毕业生的眼里,那份“完美”的工作长成这个样子:有编制,有寒暑假,工作稳定没有压力,不会随时被辞退。这就够了吗?当然没有,它还需要没有太多制度和纪律的束缚,不被事务性的工作所累,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前者被定义为“公立学校”,后者被定义为“教育机构”,于是,小姑娘的咨询问题变成了,我要去等待考编的机会,进入公立学校呢?还是去教育机构,放飞自我寻找自由?没错,这便是会让很多师范生纠结的问题。
我反问小姑娘:“学校的类型,真的只有公立学校在编教师和教育机构自由职业者两种类型吗?”她给了我肯定的答案,并反问:“难道我还有别的选择吗?”其实,还有很多中间地带的学校被学生们忽略或者无视。以石家庄为例,石家庄43中是公立学校,而跟它同属于一个集团的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则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私立学校。石家庄42中是公立学校,而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则是跟它同属于一个校园的私立学校,像这样的集团化办学的模式还有很多样例,比如28中和新兴中学,40中和求实中学……他们的教师,同属于一所学校,虽然有有编制和没编制的区别,但大多数都享受着同样的待遇和福利,没有任何身份的区别。像精英中学、衡水中学这种航母级别的大教育集团,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私立分校,更是数不胜数,这些私立学校,既享受着母体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又在被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允许学生择校,收取相应较高的学费,保障着教师的收入和学校运营的成本。这类学校,为什么不可以作为师范生择业的选择呢?通过我的介绍,小姑娘才明白了这些学校的区别和特点,原来,她不是主动不选择,而是压根不了解。
资源和平台才是新手教师择业的重中之重
“如果想做一个好老师,你觉得就业初期,什么对你最重要呢?”,我抛出这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姑娘对我说:“这两天有一件事挺触动我的,就是我同学找到了一份北京中学教师的工作,她的朋友圈里,最近总发一些教研活动的东西,他们在一起探讨的是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课上的实施,我觉得这个好高大上啊!我觉得这对我们很有用!”没错,那就是“资源和平台”,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来说,放飞自我时间自由并不那么重要,它反而让你松弛下来不再有紧迫感,稳定的编制并不那么重要,它反而会让你放松自我要求安于现状。但我觉得,能够看到高手教师工作的样子,能够跟他们切磋讲课的技艺,能够实践最新教改项目,能够在一群有智慧的头脑中间碰撞火花,这对于一个成长初期的年轻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我最近有幸认识了一群很优秀的中学教师:焦老师是全国化学评优课的一等奖得主,她是核心素养课程落地的实施者和设计者,她正在把教育专家的理念转化成可操作的实践;王老师是“双线统一”语文理念的推广者,她有幸去香港、澳门教学,把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回国内……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我们有幸在他们身边工作,这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呢?你将看到高手成长的过程,并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前行,少走不少弯路,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碰壁和迷茫的自我探索过程。
“我明白了,也许我把工作想得太极端了,我以为工作忙碌就是束缚,就是天天围着学生们转呢,其实不是的,如果心里有很多教育的想法想要实践,没准我还巴不得跟学生们在一起呢?谢谢老师,我明白了”小姑娘高兴的走了,当然,求职的过程, 她依然可能会碰壁,信息的捕捉方法,她依然要花时间去一条条梳理,但推动她迈出了求职的第一步,而不是继续拖延,我想,这就是我此次咨询最大的成功。
自我反思
反思这次职业咨询的过程,仍然有给与学生直接指导的情况,作为一次咨询,我没有办法完全做到不给建议、不做判断,而且,面对学生在求职观念和信息导向上的问题时,我觉得咨询师是应该发挥导师角色的,这也是职业生涯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不同之处。
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者,我也在反思自己,工作久了,的确产生了与学生的疏离感,在我的观念里,我会觉得,学校的类型哪个人不知道啊?来了那么多招聘的学校,难道学生自己还区分不出哪个是公立学校,哪个是私立学校,哪个是教育机构吗?看来学生真的不知道,而且,今天的来访者,应该算是一个积极主动、行动意识较强的毕业生(主动参加生涯训练营),连她都不知道区别,别人的认知水平,就更可想而知了。面对求职方法、求职信息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学生们采取了让自己更确定的方法准备,比如备考教师资格证、备考编制、备考公务员等,他们以此来弥补内心因不确定而带来的慌乱无措,(基于不确定性外部信息的确定性就业行为,这是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