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六的上午,我突然接到了朋友皇的来电。我们认识多年,彼此真心相待、惺惺相惜,建立了比较亲密的关系。在电话里,她向我哭诉自己和备战中考的女儿发生冲突的事情,从言语冲突上升到肢体冲突,她对女儿的做法感到很心寒。前前后后,我们交流了一个小时。
妈妈因为看不惯女儿在卧室写作业时偷偷看平板的做法,于是走到跟前想和她理论。因为两人在这一重要阶段比较紧张的关系,且女儿认为,自己是看心理学方面的书而不是妈妈认为的小说,因此,她对妈妈的说教心不在焉,自顾自地翻找着抽屉里的东西。
她的这一举动更加激怒了正在气头上的妈妈(妈妈认为,每次和女儿沟通时她都习惯用翻找东西来代替倾听,这是对自己的敷衍),冲动之下,妈妈大力地关抽屉。女儿的手指被夹到,疼痛之余,她的心中升腾起一股怒火和怨气,转而抓住妈妈的双肩,并大声吼叫。
爸爸及时出面制止,并带女儿外出,母女俩不欢而散。
下午,等我和儿子到她们家时,一家四口已全部在家。到晚上临走前,我分别找机会和妈妈、女儿以及爸爸做了沟通,帮忙在中间调节。最后,在女儿的卧室里,女儿和妈妈相互给对方道歉,这一次冲突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这件事情带给我很深的感触。在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保持和谐稳定的亲密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通过这一次化解,我有哪些感悟呢?
01 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发生亲子冲突后,帮忙开导的人要真正理解孩子。他能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只是一味地讲道理。任何人要进入孩子的心门时,请先问问自己:你是否懂得他的痛苦,你是否站到他这一边,若不是,请不要进去。
这些年我们时常走动,孩子对我们已经很熟悉,所以她并不抵触我。从我们开始认识到现在,我一直都坚信她是个好孩子,并且喜欢她,即使偶尔出现问题,但她的本性并不坏。
当我趁她休息时征求意见并进入她的卧室后,我吃惊地看到了她手部的伤:左手四根指头的指尖到指腹之间,颜色有点青,有一根手指的指腹被夹得呈粉红色。
说实话,看到这一幕,我很心疼。我关切地问起她手部的伤势,她细细地给我讲着。我在和她交流时也顺便表明了我的态度:即使作为好朋友,但是如果她的妈妈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我也绝不会袒护她,之后会找机会再跟妈妈沟通。
于是,宝贝卸下心防,跟我聊了许多,关于妈妈,关于学校,关于同学。
02 好的亲子沟通,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我们一定要记得,感受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
当我进入房间,关怀地问起她和妈妈之间的冲突,女孩瞬间委屈地哭了。她说妈妈可以向她的兄弟姐妹、朋友诉说,可是她却找不到合适的人。一直以来,因为妈妈过于严厉和强势的管教,女孩的朋友跟她相处总是战战兢兢,生怕哪件事情做得不合适就被她妈妈找到并批评。
孩子觉得很委屈,觉得在妈妈这样的爱护下很窒息。
后来,我向妈妈反馈了孩子的难处和感受,并委婉地分享了我对于这类事情的处理原则。妈妈也表示,今后会注意和孩子相处时的边界感,照顾孩子的感受。大人的事情,在大人之间沟通;如果涉及到孩子们,就让他们自己去交流。
时代在改变,我们爱的方式已经由过去的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转为更注重心理需求,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成熟的父母应该先了解孩子的感受,进化我们爱的方式,沟通才有可能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去发展。
03 改变,从自己开始
任何一段关系出现问题,必然有双方的原因。改变自己不容易,改变别人更难。既然这样,我们唯有找自己的原因,通过改变自己,进而逐渐影响对方。
朋友没有在外面工作,但自家公司的财务相关工作她会负责一些。虽然从客观上讲,她有工作,可是她自己内心并不认可这个事实,加上女儿时常有意无意的“你就是一个家庭主妇”的话语,让她的内心充满了自卑。
很多时候,家长希望孩子好,但常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些年,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皇自身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于是,她无形中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主要是女儿,把希望过多地寄托在她身上。结果,这让孩子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她自己也因为孩子的种种叛逆和不如她意的行为而屡屡受挫。
和女儿相比,儿子对妈妈的评价要高许多。我有时和皇开玩笑说:“你要是把你的精力分出来一些给儿子和自己,这样就均衡多了”。倾听过她、并且友好地跟她分享了一些我的看法和想法之后,朋友的情绪和状态明显好转了许多,也表示愿意继续努力,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的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改变,先从我做起。
爱,需要学习。向书本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是学习的多种方法。成为合格的家长,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进化我们爱的方式,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