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经络学说里,阳明经气血的通利与否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出现及发展紧密相连,仿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微妙关系。
阳明经,涵盖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作为多气多血之经,对周身气血的输布起着关键的枢轴作用。人体的肢体运动依赖气血的濡养推动,正常情况下,阳明经气血畅行,源源不断地为肌肉、筋脉输送营养,肢体方能灵动自如。
帕金森病患者表现出的震颤、运动迟缓、肢体僵硬等典型运动症状,与阳明经气血不畅大有干系。气血不畅,犹如河道淤积,水流受阻,无法将养分充分送达肢体末端。肌肉得不到充足滋养,便会出现力量减弱,进而导致运动迟缓,原本敏捷的动作变得拖沓、笨拙,日常系纽扣、提笔写字这类精细活都难以完成。
震颤症状的加剧也与阳明经相关。阳明经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虚风内生,恰似风中残烛般飘摇不定,引发肢体不自主抖动,且随着气血瘀滞程度加深,震颤愈发频繁、剧烈。
肢体僵硬,则是气血不畅致使筋脉拘挛的结果。阳明经阳气不振,不能温煦筋脉,寒凝之气乘虚而入,筋脉蜷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屈伸不利,行走时步伐沉重、僵硬,每一步都似跨越艰难险阻。
临床中,深谙此关联的中医,常采用疏通阳明经气血之法。选取阳明经上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施针艾灸,以激发经气;配伍黄芪、当归、木瓜等补气养血、柔筋通脉之药,力求恢复阳明经气血的畅达,缓解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为患者的生活重新注入活力,虽不能彻底根治,却能极大改善生存质量。 由此可见,阳明经气血不畅无疑是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加重的关键因素,亟待重视与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