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本书不感兴趣,然后还必须读,那读书就变成了受罪,很难坚持不下去;就算坚持下去,效果也不好。不光读书,世上所有事情,大抵如此。
那怎么办呢?如何坚持读一本没有兴趣又非读不可的书呢?
答案是培养自己的兴趣。
你可能说了,我明明没有兴趣,培养也培养不起来吧?
能的。你对一些书没有兴趣,是因为存在误解,具体说,对读书的目的存在误解,因为你把读书的目的定为“读完”。一旦以“读完”为目的,那你就会对读书产生恐惧感和内疚感。
《木心回忆录》那么厚,《左转》那么难懂,《追忆逝水年后》翻译得那么晦涩,都会让你产生恐惧感。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48e68f3c8d924b7af935d8eaaaec51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58"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08d508cd6d1ba476988ad27d7ebd4cb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
伴随恐惧感而来的是内疚感。为什么这书我就读下去,别人却看得津津有味?为什么我一年读3本书,别人读200本?我是不是很蠢,是不是很笨,是不是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
这种恐惧感和内疚感,会让你对读书这件事敬而远之,更加没有兴趣。所以,想培养兴趣,必须打破“读书的目的是读完”这个巨大的误解。
那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不外乎下面四种。
1:消遣,也就是打发时间。
2.学以致用,想获得切实的利益或者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3.精神享受,在阅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时,哪怕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收获,内心也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4.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
拿起一本书时,如果你能按照上面四种分类迅速找到自己读书的目的,就能找到阅读的兴趣。
下面我们就把每个目的都具体说一下。
1.以消遣为目的
消遣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寻找一些浮浅的乐趣,那这时读书和玩游戏就没什么区别。比如《盗墓笔记》《斗罗大陆》,很多人工作间隙用手机看一看,不就是消遣么?还有一些推理小说,言情小说,悬疑小说,武侠小说,写出来的主要目的(当然也可以发掘深意,但那时下面要说的阅读目的)就是为了供人消遣的。这种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拉倒,毕竟就是打发时间嘛,读不读完,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开心就可以!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7c4a66d73e10f024fc5aa9d318e5b8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39"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v2-825a0509518e3cd09af5314dc0de300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7c4a66d73e10f024fc5aa9d318e5b82_r.jpg">
2.学以致用
当我们拿起一本书,目的是想获得切实利益,比如学会沟通,学会时间管理,等等,就是学以致用。
我们经常说,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典型的学以致用。比如,你执行力不行,然后别人说有一个特别好的书,叫《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专门讲执行力。你带着问题去读这本书,因为你想解决问题,这时你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fbd5705b090b2ac98f9f4e9b4affb6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384"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v2-a7e26ebc8c22384de7bc708c0fffb6f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
如果事先没有问题,同样可以带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去读书。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书中遇到启发的知识,要迅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自己为对象感,自我优化。可以分三步:1)用自己的话复述知识点。2)想一想自己以前遇到类似问题时是怎么做的,那些地方做得不够好。3)现在学到了新知识,再遇到同类问题,如何把新知识转化为更有效的行动?这个基本上就是“拆书帮”的方法。
另一种是以别人为对象,你教他。这时,你就要构建个讲课对象,越具体越好。然后,你把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讲给他们听。遇到卡壳的位置,回到书中读一下,直到能流畅讲述为止。讲述过程中,不要用术语,而是用大家都能明白的语言讲出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你对这个知识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了。这种把自己当老师的方法,又叫“反转时学习”。
所以,当你把学以致用作为阅读目的时,你就不在乎这本书什么时候能读完了,反正你是为了学到东西。既然你学到了东西,找到了成长的乐趣,那书读不读完,又有什么关系呢?
3.精神享受
当我们在阅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时,哪怕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收获,内心也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举个例子,最近我正在读《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到这一句,“他说他看到一只足有三百多岁的大章鱼困在船内,触角从各个炮筒里伸出来,它在厨房里长得太大了,想要放它出来,得先把船拆掉才行”,我就会想到,作者这想象力太让人服气了。
读到这几句,“只要能看见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就心满意足了。慢慢地,他将她理想化了,把一些不可能的美德和想象中的情感全都归属于她”,我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年轻时,对喜欢的女孩不也是这种感觉吗?
读到这句,“在他悄悄地望着她却不让她发现的那些日子里,他看到的也只是午后两点的阳光下和纷纷扬扬的杏花中她隐约的轮廓,无论季节如何变化,那情景始终都停留在四月”,我又会沉溺于作者这让人灵魂颤抖的优美文笔。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336f1bdc400e71943c6b5b9d6ba1a9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8b811c7c55b02e7d031963f7bca6c11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336f1bdc400e71943c6b5b9d6ba1a91_r.jpg">
所谓阅读的精神享受,有很多种。我们可能会感到灵魂深处那种清晰的共鸣,或者到作者创造的精神世界中冒险,或者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意义,等等。
精神享受没法具体定义,也不用定义。你不需理解它,它会自然的到来。我们只需要感受它,享受它。经常有人说,读小说能读一夜,其实他就在享受,让他以读完为目的读一夜,估计很难。
4.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
这个目的很简单,不详细说了,举两个例子即可。比如,很多禁书,越禁越火,真的是因为好吗?其实是因为好奇。比如,小男孩,到处搜罗带某种描写的书籍看,为什么?求知欲!他想知道,但父母不告诉他!所以他好奇。
所以,我们无法坚持读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搞错了读书目的。当我们以“读完”为目的时,我们的兴趣就被扼死了。相反,当我们找到正确目的,以消遣、学以致用、精神享受、好奇为目的时,我们的兴趣就会获得阅读的滋润,越来越旺盛。
——以上内容,大量参考《囧大阅读课》,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