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价
到租的房子放下行李后,就是各种买买买,幸亏有老妹开车带着我,不然凭我三脚猫的蹩脚英语,人生地不熟,肯定寸步难行。
刚来国外,买东西总是会把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去衡量,一看,哇塞,这里的东西怎么都这么贵。地铁单程票是2.75美元,那就是差不多20块人民币啊,国内的大多三四块左右;去早餐店要杯热水,都要1美元,在国内那不是免费给吗;去法拉盛那边吃中国炒饭,大多8.99美元或者9.99美元起步,差不多要70块1份……开始感慨老美的物价水平之高。
但后来跟我弟聊起,才发现并不是这么算的。按照一顿饭占月收入的比例来讲,美国人月收入在三四千美元左右的很多,几美元的一顿饭,和国内四五千人民币收入,而一顿饭十几二十块比,还是偏低的。
(洗衣房laundry的标价,美国很多这种自动洗衣机房,很多公寓楼下就有,据说美国人很少有阳台,也很少自己洗衣,都是拿去这里洗的)
关于时差
出发之前,我还跟家人吹牛说,像咱这种经常值夜班的人,作息不规律,倒个时差应该是很简单的。但真的到了才发现,没这么简单。
因为医院那边让我先安顿一下,倒几天时差,所以开始的三四天都是自由安排。按照在国内时的习惯,而且又刚经历长途的旅行,那必须是天天懒觉啊。但实际情况是,到达后第二天早上,应该说是凌晨2点就醒了,后来迷迷糊糊入睡,但5点真的已经睡不着了,就起了。因为感觉像是在国内时睡的午觉,哪怕是夜班后的补觉,到了傍晚也该起床了(事实上此时正是国内的5pm)。
然后第三天是6点,第四天是6点30,……直11月5日报到那天才勉强能睡到7点,当然之后也要开始早起了,因为住的地方离医院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而白天就是莫名其妙会有睡意袭来,时不时晕乎乎的。
所以所谓的时差还真的没这么好倒,中医讲天人合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之后我见的第一位导师,Dr. Roye(骆叔),70岁的人了,人非常精神,也非常kind,手术也做得很棒,还经常飞去中国做慈善手术,帮助需要的儿童,光是在时差这件事上我就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敬爱的骆叔)
关于饮食
不过让我最意外的是,我这个平时对吃都没什么要求的人,最不适应的居然是这里的饮食,从第一餐吃的dunkin' donuts,到costco吃的hot dog,再到第二天在jcpenny吃的美式中国快餐,非常不适应。尤其是那次晚饭吃jcpenny的中国快餐,明明肚子是饿的,但吃着那糖醋里脊和西兰花,居然有点作呕的感觉。
很多人,包括后来IHL的陈老师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才一两天就不适应食物了,别人都是吃一周才吃腻的。后来想想可能是因为飞机上把饮食的生物钟完全打乱了,再加上这里的食物都偏甜,所以才不适应。
于是乎,才没几天我就开始亲自下厨,做了碗地道的中国的青菜鸡蛋面,那结果,肯定是一扫而光了。我妹夫是大学教授,已经在美生活好几年,一道羊蝎子也是拿手好菜,so delicious;我弟弟也是,以前在家肯定不做饭,但现在据说做的“光头炒饭”,已经出神入化,过几天一定要去尝尝。没办法,生活所需。所以,如果有对未来迷茫担忧的同学,大可不必,船到桥头自然直,人类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来美后第一次自己做的中餐)
关于气候
纽约的纬度与北京相仿,所以气候也类似,只是这里空气质量肯定好一点。
不过对于我这个没怎么在北方生活过的南方人来说就有点尴尬了。我来的时候已快入冬,因为出发前就听说这里室内暖气足,所以建议的穿衣是外面一件可随时穿脱的大衣或羽绒衣,里面再2件衣服。于是我就按在国内的习惯,穿了棉毛衫+薄衬衫+薄羽绒衣。结果到这里头两天,一到室内就出汗,而此时脱了外衣又受凉,因此反复感冒。
后来我回忆起大学里一位北方的同学居然说你们南方真冷,才发现这里的冷不是南方的湿冷,而是干冷,在外关键是挡风。于是便把棉毛衫雪藏起来,换成新买的短袖(出国前短袖一件都没带),或者就直接薄衬衣+薄羽绒衣,感觉舒适很多。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是冬天就不带短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