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清晨,多瑙岛[1],我每天轮滑上班的必经之路。
我悠闲地滑在林间的柏油路上,叶缝里透过的阳光照在背上,煦暖宜人。树叶和草梗上还挂满露水,晶莹剔透地折射软嫩的阳光。满耳是清脆的啁啾鸟语,让人忍不住地想驻足倾听。空气中弥漫多瑙河的气息,混杂着丁香盛开的甜腻。
前面是一片开阔的草地,开满不知名的野花。草地上散放几把原木长椅,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脱掉旱冰鞋,从背包里掏出小说,开始我的晨读。
瞟一眼表,还不到八点,而我所在的神公司,只要大家在十点半以前陆续到位就OK(当然前提是你该出活儿出活儿,有必要时干到午夜也没人多眨下眼),所以,就再在岛上多窝一会儿吧!
这是2007年六月时,我生活中很普通的一天的开始。
那时的我
- 工作和娱乐同样随性,在全无压力的环境下如鱼得水;
- 衣橱里没有西服衬衫,只有各色骷髅T恤和破洞牛仔;
- 电吉他买了一把又一把,挑选把玩上花的时间比练琴还多;
- 为请一位世界级大师为我纹身,专程飞往赫尔辛基,一次性躺在针下20小时
同年十二月,我离开了工作五年的公司,踏入崭新的工作环境,掀开自己职场生活下一页。
在当时的眼里,工作上这一巨大变化不亚于鲤跃龙门;但今天再看来,不过是由一个小水坑游到一个稍大的池塘,且离海更远。
这十年来,有过努力,但谈不上奋斗;有过迷茫,但尚未怀疑自己;而做得最多最多的,不过安居乐业四字吧。
今天的我,
- 上班被迫穿成人模狗样儿,还需起早贪黑以身作则;
- 攒的八把琴已卖掉四把,剩下的也还是没时间碰;
- 为了不露出纹身,夏天也只能坚持长袖;
- 身为人父,时刻体会着那与之俱来的强大使命感与幸福
……
上面行文的套路,本是想渲染一下今夕之别,用十年前的轻松潇洒反衬今天的压力苦闷,……
但越写越觉得走歪了,忍不住要对自己笑骂一声:“你丫就别装了!”:D
我从小就是个心理平衡的孩子,再加上成人后一直生活在稳定闲适的环境中,上哪儿找那许多压力苦闷?!
言归正传,今次王鹏老师留的作业是"回到十年前,跟一个人说点儿什么"。
为了不让情绪太过复杂,我选择了教育当年的自己。但搜肠刮肚半天,貌似还真没有太多的鸡血可打,只有淡淡的几句话,要不你听听?
知足常乐没有错,
但相信我,安逸的生活还是有一天会让你厌倦。
诚然,生活在欧洲社会里,不用太玩儿命地打拼也能活得不错,但这种过分安逸的生活其实不太适合你。
我知道,你生来就是那个只在上午出海打渔,下午晒着太阳拿游客当风景的渔夫。
你乐天知命无欲而刚,但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丝怀疑伴你终生——“我真的不想/不能/不敢选择另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吗?!”
天长日久,当曾有的一点豪情被恒久的无欲无求蚕食殆尽以后,你仍会试着告诉自己:“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虽然此时的你,对不为还是不能早已心知肚明。
所以,如果不想人到中年后才憋出一些“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事情,你最好现在就
给自己一个梦想!
你一直认为,“向着梦想奔跑”是一件很潇洒浪漫的事。
你也知道,每个追梦的人,其实都是光着脚板踏在碎石铺成的路上,举步维艰。
我知道你其实并不太怕扎脚,只是一直没想清该往哪儿跑,所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于原地不动。
好吧,现在我就告诉你,
梦想是什么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只是“拥有某种梦想“,因为“求不得”的苦楚,对你的杀伤力其实远不及“碌无为”的颓靡。
你的梦想可以光荣伟大,也可以阴暗鄙俗,反正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辩解。
大胆去想吧,你一定会想到的,因为我能想到!
关于吉他……
十年以后会有一句很流行的二话叫做“重要的事情讲三遍”,我要说的就是:
少买多练!少买,多练!!少少买,多多练!!!
不然十年后,有再多再好的琴,弹得那么烂的你也只好一脸羞涩地对人讲:
“我其实也喜欢吉他……但只限于收藏……”
如果一定忍不住要买,那拜托请只买签名收藏款,将来我才好卖点儿……
对你说完这些话,心头意外地酸了一酸(还挺入戏)——这些话,你(我)当然一句也不会(未曾)听见!
所以我还是一样的我,十年还是一样的十年。
知足常乐但缺少梦想的我,琴还是弹得一样的烂!
而现在的我,只好将所有虚度的光阴升华成不灭的情怀,坦然欣然曰:"我爱回忆,那无遮掩的岁月……"
记住所有美好的无所事事,奢靡的放浪形骸,把那无数个空气中闪着微光的清晨,香甜慵懒的午后和滚着金边的黄昏都在记忆中永远定格!
忘掉虚度的年华锈钝的雄心,忘掉那淡金色的回忆中时而空洞的眼神,忘掉那个沉浸在回忆中回忆,坐看光阴逝水的孤独背影。
且永不言悔!
(真的很佩服敢整天把"无悔"二字挂在嘴边的牛人们——我自己不管再怎么咬牙瞪眼坚挺昂扬,肠子也总是青的……)
-
多瑙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岛,而是一座长21公里,宽250米的狭长人工岛,是维也纳市政府为防洪而建。多瑙岛坐落于新老多瑙河之间,有好几座桥连接两岸,还有两条地铁线路直接在岛上设有站点。由于交通的便利和绿化的彻底(全岛植有一百八十万棵树和灌木),多瑙岛是维也纳人户外休闲的不二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