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鸣得意的倒霉蛋总是特别多,纵观他们的共同点我们会发现,这类人大多很有才气,所以恃才傲物,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在他们眼中,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自信又自负,没有什么站队和阵营的问题,他们不会拉帮结派,特立独行,慢慢的就会被孤立。
结果呢,在人际交往中四处碰壁,被聪明的人利用,成了别人的炮筒、替罪羊。
自作聪明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看起来挺精明,实际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聪明反被聪明误”指的就是这种人。
凡是混在职场、社会的人,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一定会吃亏。
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才子苏东坡,年轻时恃才傲物,不知收敛。有次,他去拜访丞相王安石,等待的时候看到桌上有一张素笺,上面题有两行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他一眼就认出是王安石的笔迹,不禁哑然失笑,“西风正是秋季的风,而秋季菊花最盛,根本不惧风吹,即使枯烂,也不至于落花满地,丞相真是老糊涂了”。
此时苏东坡脑子里根本没有对方是高管、一国宰相的概念,他想到的是,丞相在糟蹋诗歌,我得点醒他!于是,提笔续写两行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事实上,在黄州一代,菊花真的会花落满地,并不是苏东坡说的那样,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评头论足,对别人冷嘲热讽,只能自找难堪。
后王安石奏明皇帝,把苏东坡贬至黄州,做一个芝麻小官去了。
不会作诗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不会做人,一个人时时处处不忘记表现自己、卖弄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不为别人的精彩鼓掌,怎么会有人喜欢他呢?
三国时期, 曹操账下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
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
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人来警戒大家,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恶之”。
四是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反被吴质用计陷害,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
五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
六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
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后以“鸡肋”事件“惑乱军心”为借口杀死了杨修。
真正有智慧的人,从来不会招摇,为了迷惑和取悦对方,关键时刻,通常会适时的装糊涂,既能保护自己又能从容的审时度势。
在别人面前,谦虚低调一点,总有好处。聪明人到处都是,当有人都在卖弄聪明的时候,你果断的退一步,会发现事实和真相并非你所看到的样子。
飞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