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瘙痒感受器位于真皮与表皮连接处的游离神经 末梢,由感觉神经纤维向心性传导至神经节背 根、 脊索等。与痛觉类似,痒觉很可能由特定的无髓 鞘 C 类神经元传导。瘙痒是过敏性皮炎、特异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主要症状,也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胆汁淤积、肿瘤、 血液病及艾滋病等多种系统性疾病,但这些瘙痒 形成的基本机制仍然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了进一步阐明瘙痒的生理和病理机制,瘙痒动物模型成为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造模动物
现用于制备瘙痒模型的动物有主要有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等,以小鼠、豚鼠更为常用。常选用成年动物,雌雄各半。
三、造模方法
1. 磷酸组胺诱发制备豚鼠瘙痒模型
1.1 原理 组胺受体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受体,继而激活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导致瘙痒。
1.2 方法 清洁级豚鼠,体质量250-280g,雌雄各半。实验前48 h先将豚鼠右后足背剪毛,脱毛剂脱毛,面积约1cm2。实验当日再将脱毛处皮肤用细砂纸轻轻擦伤,使之发红,以渗血但不出血为度。于创伤处涂抹0.05%的磷酸组胺30μL/只(或0.01%的磷酸组胺50μL/只),30min内豚鼠如不出现瘙痒反应(即舔右后足创伤部位的动作),需再涂抹1次组胺,如此重复操作,直至出现为止。记录涂抹组织胺的次数及累积用量。也可将磷酸组胺换成2%的5-羟色胺10μL,同上法制备豚鼠瘙痒模型。
2. 右旋糖酐诱发制备小鼠瘙痒模型
2.1 原理 右旋糖酐可诱导机体释放内源性组织胺,使小鼠产生皮肤瘙痒。
2.2 方法 SPF级昆明种小鼠,18-21g,雌雄各半。小鼠尾静脉注射0.025%右旋糖酐0.05mL/10g(1.25mg/kg)。以小鼠前爪搔抓头部、后爪搔抓躯干、嘴咬全身各部位作为瘙痒指征,模型成功。观察记录30min内小鼠搔痒次数及搔痒持续时间。
3.氨基吡啶(4-AP)诱发制备小鼠瘙痒模型
3.1 原理 4-AP可促机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小鼠发生瘙痒症状。
3.2 方法 小鼠模型:SPF级昆明种小鼠,18-21g,雌雄各半。选择小鼠背尾部作为注射部位,给小鼠背尾部皮下注射0.02%的4-AP溶液,0.1mL/只。小鼠持续的舔体后出现停顿计数1次,记录10min内各小鼠舔体次数。
4. 组胺和4-AP联用诱发制备小鼠瘙痒模型
4.1 原理 组胺受体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组胺可兴奋该受体导致瘙痒发生;4-AP是一种钾通道阻滞剂,同时也具有促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
4.2 方法 SPF级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1g,雌雄各半。小鼠提前1天用脱毛剂脱去头颈部耳后部分皮肤的毛备用。实验时,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0.05%组胺和0.02%4-AP,每只注射100μL,注射后立即置透明观察箱中观察30min,用数码摄像机记录。以小鼠后爪持续搔抓注射部位至停止记作1次搔抓(连续搔抓记作1次)。观察搔抓潜伏期(注射结束至第1次搔抓开始的时间)和30min内搔抓总次数。
四、瘙痒动物模型的行为学评价
由于人与动物之间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只能根据动物的行为进行评价,即以一定时间内动物的搔 抓次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一般方法是用摄像机 拍摄记录一段时间内动物的全部动作行为,然后计 数小鼠这段时间内搔抓次数。由于小鼠搔抓瘙痒部 位的动作迅速且难以辨别,因此常以一次发作为单 位计算,即从后肢抬起接触到瘙痒部位开始,到后 肢放回到地面或口中为止,整个过程当作一次发作计算。也可以通过VisuScratch软件,该系统通过在观察笼顶部的高速数字图像 采集系统同时记录 4 只小鼠的行为,用特殊的计算方法准确检测小鼠的抓挠行为并实时记录 数据,采集的图像信息能够同时在计算机上显 示; 可以在不对小鼠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对小鼠的抓挠行为进行实时记录分析,使搔抓行为分析更加客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