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有梦想吗?
你的梦想是什么?大概每个人都被问过这么一个拷问灵魂的问题。印象深刻的是小学课堂上,我的回答是“科学家”。我要成为一种牛逼的存在,知人所不知,用自己的智慧造福人类。后来的事情不记得,有可能被问过,有可能含糊其辞。现在自问,答案是“世界和平”,当然还有相对靠谱的,比如去体验各种工作,完了以后在乡下过一种相对自由而自然的生活。
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是很多人的心头好,自己也陆续看了很多遍。因为它以搞笑、夸张又不乏现实的形式让我们这些小人物看到剧中的小人物如何追求自己梦想,尹天仇那狼狈、可爱又执著的样子让人心疼和敬佩,加上周星驰年轻时帅气天真的面孔,让人记忆深刻。上月看了几遍《新喜剧之王》,主角是个脸生的女孩,评价不如《喜剧之王》好,预料之中。可剧中主题曲《疾风》不知不觉听了几十遍,还一个人在秦岭山里的小河边扯着嗓子吼了一个小时。发现凡是以梦想作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总有人喜欢,而经典作品喜欢的人就更多。
这才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朋友亲人的梦想。回头一想,知道又能如何?也许他们自己也和我一样,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呢。再说我又没有超能力去一一实现他们的梦想。更现实的是,万一他们的梦想相互冲突,满足谁也是个问题。“钱不重要,你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万一有人有姜文式混蛋梦想,让我怎么忍心去实现呢?
自然而然想到了理想,问:梦想和理想有什么区别?梦想和理想都是一种渴望的美好状态,不一样的是,梦想是非常主观的,可以天马行空,不受现实约束。而理想则强调一个“理”字,有可能性、可行性。王健林在《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中说:“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这颇具戏剧性的话告诉我们,别人的理想也许只能是你的梦想。但是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你现在的生活,说不定就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呢。至少我们现在在物质上比古代的王公贵族好了不知多少倍。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15年
图片来自:360百科
年初看了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这一个关于梦想与自由的故事,主人公叫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他的原型是生极落魄、死倍哀荣的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两人都曾在交易所卖过股票,都是人到中年才立志献身艺术,都曾在潦倒不堪时接受过朋友的救济,并且与朋友的妻子暗通款曲,随后在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了却余生。
(这里想插一句,即便工作就是跟英文打交道,但依然对外国人名毫无感觉,尤其是翻译成中文后超过四个字的人名。多少人就是因为那一长串的外国人名,对外国小说提不起兴趣,我就是其一。所以如果给我机会,想把书中的“斯特里克兰”查找-替换为“张伟”。)
“我想画画。”
斯特里克兰是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四十岁的男人,在伦敦做股票经纪生意。妻子是家庭主妇,平日热爱阅读、社交,通情达理,两人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突然有一天,他离家出走到巴黎,只留给妻子一封短信,说自己不会回来了。这令妻子惊愕不已,痛苦的她怀疑丈夫同情人私奔了,于是委托作者去巴黎寻回他的丈夫。作者找到了斯特里克兰,连说辞都准备好了,不料他完全不是大家传言的那样与人私奔,而是独自租住在城区一个破落的小酒店。斯特里克兰是个爽快的人,两人你来我往,三言两语便水落石出。
“这么说你不是因为别的女人离开你的妻子咯?”
“当然不是。”
“你敢发誓吗?”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提这个要求。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完全没有经过大脑。
“我发誓。”
“那么,上帝作证,你到底为什么离开她呢?”
“我想画画。”
……
记得看到这里我开始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因为被他身上那种自由追梦的能量所震撼。我羡慕他能在不惑之年突然开窍,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着去做一件纯粹的事情,不为金钱、不为名利,只要能够糊口就行。就像他说“我必须画画。”他的后半生纯粹而落魄。说纯粹是因为他余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用颜料去表达自己。说落魄,那是站在世人的角度,和其他艺术家相比,他过的生活更加凄惨,一个曾经体面尊贵的白人中产阶级沦落到和土著人一起生活在原始的热带森林里,一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恶棍、天才、疯子
至于他画得好不好?要看对谁而言,在巴黎的时候,众人讽刺他的画一文不值,有个叫德克的同行一眼看出他作品中那种神奇的东西。在生活上竭力帮助他,给他提供一个简陋的创作环境,竟然毫无底线地纵容他的自由奔放,连自己的妻子被他抢走(不能用“抢”这个词,因为那女人纯属自愿,誓死追随),都不知也不忍责怪。
他画得好不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身体被一种类似兽欲的创作欲控制着,这让他视钱财如粪土,视名声为浮云,视爱情(性欲除外)、亲情为累赘,他的生活很奇怪地和物质享受绝缘,更不知妥协为何物。他有着世俗所不能理解的理想,全心全意地追求着他的目标,为了追到这个目标,他不仅甘愿牺牲自己,也不惮于牺牲别人。于是被众人骂作“恶棍”、“疯子”,多年以后,得知他惨死塔希提岛后,他的儿子长舒一口气:“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与此同时,他在死后被人称为天才,他后半生的放荡不羁也成了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多天才要么单身,要么饱受婚姻之苦,因为天才必然自由,而真正自由的灵魂必须寄托于自由的身体。
天才也好,恶棍也罢,《圣经》告诫人不要随便评判别人,因为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往往是肤浅、局限而片面的。“天才”这个称谓对他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对于那些看不懂他作品的人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恶棍”这个称谓丝毫不能伤害他,因为四十年了,他一直是别人眼中的好丈夫、好父亲,是大家眼里的体面人,如今他不过是要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选择一种最舒服的生活方式。“疯子”倒是很中肯,对艺术的痴狂,燃烧着离家出走后自由的日子,让他身在地狱,心在天堂。
小时候我们仰慕、崇拜天才,想成为天才。“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这句话被贴在多少教室里,成为多少孩子努力奋斗的格言。但对我们这些已过而立之年的老男孩老女孩们来说,天才就像天上的星星,看看就好。
当初想当科学家的,现在整日研究孩子粪便的颜色;
当初想当医生的,排队一小时,看病五分钟;
当初想当歌手的,只能关起门来在厕所里全民K歌;
当初想当警察的,一看见穿制服的腿就发软;
当初想当作家的,只能在无人问津的QQ空间记录日常点滴;
当初想周游世界的,每天在朋友圈里看别人周游世界;
当初想当首富的,还在操心着自己的十万小目标
……
不知不觉,一个个天才苗子变成了天才苗子他爹他妈。我们开始将自己当初的梦想嫁接在孩子身上,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于是出现了名目繁多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兴趣班。而我们自己,一心为了房子、车子、孩子、票子,将梦想束之高阁。除了工作、家庭,甚至都忘了自己喜欢什么。
出门有人叫阿姨了,回家老公叫孩子他妈了,和《喜剧之王》一样,电影《老男孩》曾经让很多人唏嘘不已。我这个老女孩唯一庆幸的是还能在碌碌无为之余,感觉到一些在学生时代不曾有过的,真实而微妙的冲动和快乐:
在狭小的书房挥汗如雨的时候,灯光下看到胳膊上细密的汗毛一根根直立起来,散发着体内那种原始的冲动。就像曾经戏言“健身是一个人的ML,ML是两个人的健身”;
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冲动就像憋尿,会随着时间流逝,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蓄积、充盈于身体,直到某一刻必须一泄为快,所有的事情都得为它让路。憋着不尿难,被逼着尿更难,所以为公众号写文章的时候,偶尔会刻意寻找“尿意”;
徒步山林的时候,会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着往前,再往前,到小河边去,到密林中去,去到山顶去;
读书的时候,会被一句“我要画画”感动得稀里哗啦。
去TMD梦想,我不自由,也不是疯子,只想抓住这些实实在在的快感。
比起物质匮乏带来的痛苦,斯特里克兰更无法忍受精神贫乏带来的痛苦。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他义无反顾地抛妻弃子,无意识地夺友之妻,这个世人眼里的卑鄙无耻之徒从未标榜自己有多伟大,也不屑于世人的评价,他不过是一个自由追梦的勇士。
裴多芬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卡夫卡说“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我们都有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东西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任何东西无关。
往期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