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需要模式化
新闻工作者的数量如此地少,而这个世界每天发生的值得报道的事件却又那么多。即使他们每天24小时埋头苦干也不可能完全发掘这些新闻。因此,新闻必须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
二、事件需要编辑成为新闻
每一天每一处地方在发生着新闻,作为新闻的素材,它们常常会通过多多少少是公开的行为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一种不加修饰的公开行为,而它如果要发展成新闻,就必须有一个表现形式,事件的发展必须形成某种特定的形态,在达到某种既定事实之前,新闻所面临的只能是大量可能的真相,而事件有了某种形态能够报道的时候,也就有了产生广泛舆论分歧的空间。能被确定、证实、衡量和命名的特点越多,新闻的发生点就越多。而这些事件在被人们争论之前,是算不上新闻的。
三、新闻必然包含成见
由于新闻必须被赋予某种形态,而又不存在没有成见的个人或者组织,因此事件在成为新闻的工程中必然被加以成见。记者所报道的是他想要公众看到的,而坐在办公室的编辑也要考虑他要讨好的那些读者,他或许不知道事件的全貌,但他却了解读者的喜好,他也凭此对新闻内容进行筛选与编辑。为了让读者肯花时间在他们的报纸上,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编辑们会捕捉那些显而易见且能够激发读者情感共鸣的符号,这样,读者在看新闻时就仿佛身临其境。毕竟,读者也不会把很多时间花在了解事件的原貌上,他们需要符号化的词汇来解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