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初恋般的童年(2)
我的小农场生活
新疆地广人稀,又因为是家属大院,每一家都有一个大院子。这边是住房,那边是几个空房子,可以养鸡养鸭,或者是做仓库。
妈妈很勤劳,养了不少家禽,鸡鸭鹅都有,还有长毛兔,算上我家的那只大猫猫,加上门前的两颗大树,屋后专属后花园,家属院旁边潺潺的小溪,部队旁边不知名的小山。这一切,感觉我们好像在一个富足的小农场生活,而我就是农场里的野丫头。
捉麻雀
因养的家禽多了,经常就会招来贪嘴的麻雀。总有一些鸡鸭鹅没有吃完的喂食成了麻雀眼里的美食。
而我们几个也开始惦记上麻雀了,想捉来玩玩。记得和哥哥弟弟一起捉麻雀,我那万能的哥哥总是很有办法。他把妈妈平时晒各种果干的箩筐拿出来,倒扣在地上,用一根棍子把一边撑起,箩筐中间的土地上会放些小米,棍子那一头系上绳子,我们拉着绳子的另一头远远地趴在地上,静待麻雀的落网。
麻雀很精明,总是吃了谷子,没等我们及时反应就快速飞走了。不过最后还是抓到了几只落网之鸟。
然后满心欢喜的我们就用一只手抓住麻雀,另一只手拨弄着它尖尖的嘴,看它怎样啄我们的手指。
最后我们还准备了个大盒子给它们做窝,里面放些小米,还放了一个小碟子,里面盛满了水。失去了自由的麻雀郁郁寡欢,怎么也不肯吃食。慢慢有一只被养死了,还有一只也一直蔫蔫的。
相比养麻雀,我们更喜欢逮到它的雀跃,看它如此不开心,最后还是放飞了。
做鸡毛毽子
家里养的家禽中,有一只大公鸡,那一身鸡毛那叫一个漂亮,油光发亮,颜色各异,尤其是屁股后垂下来的一堆五颜六色的长羽毛,更让我馋涎欲滴。
垂涎是因为,我在等着抓它的羽毛做漂亮的毽子。为这个没少被公鸡攻击,也被啄了几下。不过还是得偿所愿,不知道是抓下来,还是掉下来了几根漂亮的鸡毛。
这几根羽毛就是鸡毛毽子最后的镇山之宝,做点缀惊艳之用。其他的羽毛就从别人杀鸡时掉落的羽毛里收了一些普通的短鸡毛。
长鸡毛,短鸡毛,大鹅毛,还有别人给的用铅化成的圆铅片,中间一个圆窟窿,一小块结实的花布,这些就是我们做毽子的原材料。
先用布沿着底座铅片的圆边缝好。和现在的鸡毛毽子不同,我们的鸡毛毽子底座是用铅片改制的,外面缝上花布,一个底座就完工了。
铅片中间的圆窟窿是用来缝上插鸡毛的圆柱。圆柱是用那个大鹅毛下中空的鹅毛杆子做成。将鹅毛杆剪出粗粗的一段,在一边细细下几刀竖剪,反折过来,摁在外面已经披上花布的铅片中间窟窿上,用线固定缝上。这样鹅毛杆子就立了起来,中空的地方可以插鸡毛了。
最喜欢插鸡毛这道工序,将收集的各色鸡毛细细整理好,一点点插进鹅杆里,要各种颜色相间,高低长短搭配得当,那几根最漂亮的鸡毛要在各个方向上平均分配,这样做出的鸡毛毽子才漂亮神奇,带出去提气,踢起来也特别有弹性。
长毛兔和它夭折的孩子们
我们还养了几只长毛兔,白色的,很好看。最初是姥姥帮我们养的,纯粹是为了我们自己孩子有一个玩物,也有一个伴。也许姥姥当时也想着,万一养的好呢,就可以多养一些,以后也许可以卖钱,谁知道呢。
印象中最后只剩下一只长毛兔一直陪着我们,它是一只母兔子。然后有一阵子,我们突然发现,它不怎么有精神了,蔫蔫的,逗它都没有反应,吃东西也马马虎虎。不过细心的哥哥还是发现了奥秘,说这个兔子现在肚子有些大了,估计是要生兔宝宝了。
果然,最后下了一窝小兔宝宝。我们高兴死了,天天围着这群兔宝宝转,还把窝又弄得更舒服些。
紧接着有一天,兔妈妈突然就不见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家属大院的院子很大,所以平常家禽都是在院子里散养,部队大院也很安全。估计兔妈妈是跑出去被别人捉了去,或者在外面得了病回不来了。
看着这一窝还没有断奶的小兔子,我们手足无措。总是有办法的哥哥说,可以给它们喂米粥。
这样,我们拿来煮好的米粥,用最上面的那一层油汤喂它们。不知道是不喜欢米汤,还是我们喂食的方法不对,还是它们在想兔妈妈,感觉它们吃进去的汤并不多。
然后有一天,发现一只小兔子死了。紧接着,那几只都死了。
伤心的我们不敢再看那些兔子,最后还是我们的哥哥找了一个地方,把这几只小兔子都安葬了。
从此以后,家里不再养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