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我在岛屿读书》的时候,听在座的老师们谈论的书籍,有一大半都未曾阅读过,不解的同时,又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
因此决定更要好好看书,不仅要广泛阅读,也要细心慢读,将精神投入到书中的世界。
前天晚上我打开了余华老师的《第七天》。我已经有一年没读他的作品了,他著名的代表作《活着》,我读了三遍,前两次读着读着就半途而废了。
第一次没有读完的原因,是我想要逃避。
隔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读了第二次,可书中接二连三的悲剧,看得很揪心;情绪失控鼻涕眼泪一起流,只好先停下来缓一缓。
到了第三次,虽然我还是没能逃过泪流满面,但好歹是看到了结尾。
看完《活着》后, 我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说实话,我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唯一确定的是:我希望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价值。
远离虚度光阴的状态,每隔几年回顾过往的时候可以说一句,自己做得还不错。
说了半天,有点偏离主题了,现在言归正传。
看完《第七天》感觉胸口闷闷的,仿佛是在给心上做针灸,没有剧痛,可就是觉得难受。
如果说《活着》是以讲述一个人的一生,进而认识人生的模样。那么《第七天》就是由许多人组成的社会,展现出的“人生百态”。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三点:
一 经济实力决定自身所处的位置,与交际圈。和人攀比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才是获得尊严的最好途径。
二 在婚姻中夫妻需要携手并进,不然只会渐行渐远。人可以平凡,但不能没有上进心,不为别人,就为自己。
三 心里有什么话要及时与对方沟通,不要总想着下次再说,我们都不能确定是否还会有下一次?珍惜当下,把握好时机,能少一点遗憾。
除此之外,这本书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丝毫没有多余的地方。比如,男主人公杨飞第一次去殡仪馆时,接待他的那个只有骨头,没有皮肉;戴着一双破旧白手套的工作人员,是他一直寻找的养父杨金彪。
他之所以待在那里,就是想再见儿子一面。我看到这儿的时候,首先感受到一位无私的父亲对于儿子的爱。
其次,我不得不佩服余华老师,这伏笔埋得是真好!这情节设计的是真巧!
还有那一对儿小情侣,要是没有开篇的那场车祸,他们的人物形象不会变得那么饱满。让我这个读者,都为他们感到遗憾,但这才是人生原本的样子。
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作者也很敢写,揭露了很多现实问题,同时这本书的写作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