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篇古文,让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烛之武用了区区100来个字,就让一个国家免遭灭亡之灾,这应该就是为什么能成为古文观止中一篇的原因吧!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郑国的佚之狐真是个会识人并且能够制定正确战略的郑大夫啊!因为他的智慧才有了后面烛之武退秦师的整个过程。所以我们在努力之前要先找准方向。如果方向不对,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
首先,烛之武一开始就跟秦穆公说郑国已经知道自己灭亡是无法避免的事以消除秦穆公对自己的戒备之心展开了整个谈话,后面再通过分析郑国灭亡对秦国的利与弊。
弊:秦国在郑国和晋国的中间,如果郑国灭亡了,是给帮助秦国增加了土地扩大了势力,同时相当于自己的实力是削弱了,用“邻之厚,君之薄也”这个相对值的逻辑。
利:如果郑国不灭亡,郑国愿意以东道主的身份招待贵国的使者,这对秦国没有什么坏处。
其次通过翻旧账来离间秦国与晋国的关系。
列举以前的事实来混淆概念,晋国不知道知恩图报,早晨回去晚上就修筑工事。说晋国是不知道满足的贪婪之主,灭了郑国,你秦国将来最终是帮了谁,秦王需要认真考虑哇!
我们该思考,我们该说什么样的话才能被对方听进去。答案是跟对方休戚相关的话,而不是跟自己休戚相关的话。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平时跟孩子的沟通,很多时候总会听到家长抱怨说孩子不听话等等很多问题。
我觉得孩子很多时候不听我们的话,是因为我们总是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你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你要的还是孩子要的,这点很关键,首先要确定这件事是跟孩子休戚相关的,要考虑到孩子最真实的感受。
大家经常会碰到,吃饭了喊了孩子很多遍没动静或者做什么事情,觉得孩子墨迹。
我觉得首先应该观察孩子当下的注意力在哪里,他是在做实验还是在看书或者其他的,如果我们强行打乱他的节奏而要孩子满足我们的命令,那么矛盾自然就出现了。这个时候应该先问一下孩子,你这一章大概还有多久能看完,他说还有5分钟,那我们5分钟之后开饭,做好约定。或者做饭前估计好时间,提前跟孩子约定好,让他控制好时间提前做好准备。
总之,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来跟他沟通,效果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