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船锚模型”,释放个人潜力 35-1
1. 船锚模型: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一艘停留在海上的船。 船锚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气质——一旦锚定,不会移动。性格是链条,链接船和锚 。
2. 基因和气质决定了你行动的原点,性格决定了你行动的范围,刻意练习决定你的能力水平。
到底性格多大程度决定我们的能力和成功?我会来剖析这个问题。
我给你说说这些词的区别: 气质、性格、行为习惯。
区分气质、性格、行为习惯
1. 气质是最底层的:一个人行为心理中间稳定的、和先天相关的那些部分。
气质往往和遗传有关,比如抑郁症、神经质、乐观都有明显的遗传因素。
2. 性格是“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中的相对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来源于气质和后天社会文化和教育。虽没有气质稳定,但是比行为稳定。
3. 行为是一个人的行动,习惯是自动化的行动。
船锚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气质——一旦锚定,不会移动。性格是链条,链接船和锚 。性格和气质都在水下,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船的移动,这就是可观察的行为习惯。大海的洋流,则是不同情境。
行为倾向性:可塑性
每个人都有一套天生的、自然而然的行动方式,这种状态下,效率最高。这就是行为倾向性。
所以,基因和气质决定了你行动的原点,性格决定了你行动的范围,刻意练习决定你的能力水平。
MBTI: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 35-2
1. MBTI: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
2. 荣格提出了人脑的四大功能:感知、直觉、情感和逻辑判断。
3. 面对性格的副作用,要遵循一个规则:利用> 弥补>克服。
MBTI : 性格分类工具
MBTI是以瑞典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为起点。
荣格还首次提出了人脑的四大功能:感知、直觉、情感和逻辑判断 。后来,在这个基础上,一对母女心理学家凯瑟(Katharine Cook Briggs)和伊莎贝尔(Isabel Briggs Myers)又增加了2个维度。最后变成了4个维度、每个维度2个倾向。MBTI的MB就是这对母女名字的缩写(Myer-Biggs)。
MBTI理论比较庞大,它分成四个维度:外倾 E-内倾 I 、判断J-知觉P、感觉S-直觉N、思维T-情感F,共有16种人格。如果全解释明白比较复杂,所以今天就讲前两个维度,谈谈我们是 如何吸收能量、释放能量的?
MBTI理论示意图
如何区分内向和外向
外向指从与外界接触中吸取能量,而内向指更多从自我接触中吸取能量。
如果用电池来打比方,外向型的人是太阳能的,吸收外界注意力充电;内向型的人是插座型的,自己独处的时候,插上插座,给自己充电。
- 外向型的人要创造多人环境,用开会、讨论的方式学习、去人多的地方思考、看书;外向型的人更适合长时间与人泡在一起的工作方式。
- 内向型则要懂得创造隔绝环境,让自己可以有大段时间独处,创造充电空间。
如何区分计划型和应激型
如何恰当地释放能量?
性格是一种倾向性,而不是绝对性
利用> 弥补>克服
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配合,让应激型的 P 来开脑洞和探索,让计划型的 J 来负责组织、风险评估和推动;自我管理中则可以用工具来弥补,P 往往有最好的头脑风暴流程、而 J 则应该有最好的时间管理软件。
更好的方式用一些巧妙的设计来平衡。 计划型的人不妨排一个“计划性出轨”,计划出20%的时间做不靠谱的事,发现可能性。而应激性的人,最好的方式是设定“主动性底线”,主动设定3-5个最终期限 。
用DISC读懂人:如果你想领导谁,就要服务谁 35-3
1. 沟通信噪比:“信噪比”是信号功率和噪音功率的比例。 沟通信噪比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频段,这个频段与每个人的行为风格相符。如果信号不在这个频段内,往往就是噪音。
2. DISC:四种管理者行为风格——支配型、互动型、修正型、支持型。
今天我要给你说一个沟通中最重要的概念“沟通信噪比”,然后告诉你正确影响人的4种方式,以及什么样的人能把性格力量发挥到极致?
什么是“沟通信噪比
信噪比( Signal-to-noise ratio,缩写为SNR或S/N )——信号功率和噪音功率的比例。
如果这个上司注重逻辑,那在汇报时,最好多用“因为……所以”,然后通过1、2、3的顺序分列出来,最后强调下这个方案的局限性,上司对你的印象一定加分。
如果对方是视觉型而非听觉型的人,那就清晰地描述画面感,花更多时间做视觉导图和PPT,更能让对方快速get到点。
每个沟通高手都是快速调频的发布机, “快速调频”的能力来自于对他人行为风格的敏锐感知能力。
常见的4种管理者风格
管理者的行为风格可以分成:“快”和“慢”;“关注人”和“关注事”。
节奏快的,喜欢说话尽快切入重点;节奏慢的,那你先先谈谈感受,聊聊风月;
从关注点来说,如果对方关注人,你就跟他说清楚这个决定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他关心的人;如果对方关注事,就更多地跟他讲这个推论为什么是严谨的,为什么是客观的?为什么是有逻辑?
一旦你了解到人们的行为风格,在和人交流的时候,难度就会降低很多:你首先可以给人分类,找到相似之处,提前预测可能性。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影响他。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 Dr. William Moulton Marston )根据2个维度,把行为风格分成了四类,发展出来一套管理行为风格理论和测评,叫做 DISC。
想象有这么一个霸道总裁。开会时,他提出了A方案,可是你有更好的B方案,提出来,却被当众否定。你会有什么反应?
霸道总裁是D支配型,他喜欢A方案,更重要的是他说A的时候外向独断,不喜欢别人反对。好的沟通者会先说:“A方案非常好。”(你要先传递——“我懂你”),然后再说,“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是这样,B方案是……(发挥影响力)当然,最后到底怎么做,您说了算。(我真的懂你)”
你可以通过DISC先给别人调好频,降低了信噪比,才有可能加大沟通音量。
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懂比爱更重要,先调整频段,再传达信息。
谁需要主动改变?
如果这份关系对你很重要,那么就需要你先调频;如果不重要,你需要找重要的人去影响他。
沟通的本质,就是交换不同的信息,而不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频段的人那里——只要你希望影响更多人,就需要学会调频能力。
性格有稳定性和可塑性,真正的超级个体是这样的:
对自己,关注性格可塑性,在发挥优势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掌控范围。对别人,关注性格稳定性,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影响他,降低自己沟通成本。你的掌控圈就会变大。最糟糕的则是你天天盯着自己的稳定性,却期待人家性格的可塑性,这样你的掌控圈就变小。
精于心、简于型——超级个体是人群中的战斗机。
这个和产品思维很像——对客户,把他们想象的越傻越好,越懒越好;对自己,思考地越深入越好。这样你的内在价值越来越高、你的交际界面越来越好,你就是一个高价值产品。
选择决定命运,什么决定选择? 35-4
1. 人按照对自己的觉察程度,可以分为三类:环境决定、性格决定、使命决定。
2. 我们普通人的自我成长之路,就是从第一种人(环境决定)逐渐成长为第三种人(使命决定)的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
有一个说法恐怕大家都比较认同,那就是,选择决定命运。
人按照对自己的觉察和了解程度,分成三类——环境决定、性格决定、使命决定。
决定命运的三类因素
第一类,环境决定: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下意识、潜意识、基因和环境的设定里。
第二类,个性决定:他们开始有“我”的意识、理解自己是独特的、是与众不同的,不再是 Nobody,而是ME。
第三类,使命决定(从ME到WE)。他们意识到个体是会消亡的,需要有更久远,更有意义的东西流传和影响世界,那就是“改变身边人的生活”,这种超越个体的目标,称为使命。
超越个体需求的目标,往往需要除了天赋以外更多的特质和能力。这种选择需要打磨和优化自己的性格,发挥自己的优势,调整自己的劣势。如果实在做不好,就要打开心量邀请他人来合作,让别人用你不舒服的方式来工作,这也需要磨炼。
有人可能在吃穿上毫无所谓,是个“环境人”,在玩乐上随心所欲,是个“个性人”;但是在自己真正看重的事情上,马上精光四射、认真死磕、差不得分毫,这一面就是“使命人”。
这三类人,一种是环境决定命运、一种是个性决定命运、一种是使命决定命运。
第一种人占了绝大部分;第二种人大概有20%,是活得自我自在的人;第三种人则属于人群中的少数。
如果你要创业,你可能需要瞄准第一群人的大众市场;拉拢第二群人,他们一般是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而你要整合第三群人,与他们形成伙伴关系。
你出生在这个时代,被赋予这种天赋、遇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境遇,那么你到底要成为谁,为世界留下些什么呢?这种人生的意义感,不是随大流、也不是看个性、而是你自己给自己赋予的。
从 Nobody 到 Me,最后再到 We ——自我成长之路,就是从第一种人到第三种人,逐渐扩大对自己命运把握能力的过程。
生涯顾问日 | 如何把笑声卖到一百万? 35-5
创业之所以难,因为他必须同时满足有客户价值、有商业模式、有竞争力和有相对优势。
其实 创业者刚开始最缺乏的,不是建议,而是一个清晰的思考框架和一个简单的着力点。
项目成立的4个步骤
- 客户价值:到底给谁提供了什么价值?
- 商业模式:这些价值怎么变现?
- 核心优势:如果能做通,有什么关键优势?
- 竞争力:谁会和你竞争?
这四条有自己的内在逻辑——
- 从价值出发,对客户有价值才做得出价值来,这叫客户价值;
- 做得出价值才能变现,这是商业模式;
- 只有有优势资源才能把模式落地,这叫核心优势;
- 只有看到了真金白银才有人和你竞争,这就需要思考核心竞争力。
所以, 付费是检验需求的最好动力 。
做出价值、打通闭环、打造优势、保持优势。这是任何一个内容创业者一定要走过的思考路径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 创业也是一样,思想上躲过这些坑,至少你会提高50%的成功率。
李海峰:凡事必有4种解决方案 35-6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一般会用到2种测评工具:
- 一种是评估类,判断你行还是不行,它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依据是你的过去,他要解决的是你是谁,比如MBTI。
- 一种是评测类,认为你各种特质都有,但就是使用程度的不同。它的理论依据是组织行为学,面向的是你的未来,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协助你成为谁,比如今天要讲的DISC。
说到DISC,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摩顿·马斯顿,他研究人类的行为多年,出版《常人之情绪》一书,创立了 DISC 理论。除此之外,最近电影院很火的《神奇女侠》也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影片中的真言套索也是他发明的“测谎仪”的一个原型。
DISC 具体是什么,古典老师在本周三时有讲,它根据”关注人“和”关注事“,“快”和“慢”两个维度,可以分成目标明确的D特质、受人欢迎的I特质、善解人意的S特质和思维缜密的C特质,如下图。你属于哪种类型?
你可能会选不出来,或者觉得不同情境下,四种特质都会出现。其实,DISC理论的前提假设有3个:
- 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只是比例不同。
- DISC四种特质,不是优点不是缺点,只是特点。
- DISC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而且,这四种特质还可以被训练和掌握,需要的时候都能拿出来。
DISC四种行为风格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了解这点后,你会发现转变对人的描述方式:描述特点而不是优缺点。就像别人描述你的同事使用的是“小气”这个缺点,而你看到的是她“关注成本”这个特点,进而看到她“节约”这个优点。
了解DISC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比如遇到问题时,我用S方式拿不到结果,用D方式会不舒服,那我就切换成I或者C,让自己舒服地拿到结果。要知道往往不是事物本身决定了最后的结果,而是你选择的回应方式。
生活中案例特别多,比如以下三种:
一. 心情不好时,你有四种解决方案
当你希望调整自己,你可以用:
- D 特质:选择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者运动;
- I 特质:选择参加朋友聚会或者 Shopping ;
- S 特质:选择回归家庭给家人做顿饭;
- C 特质:选择静静看书或者玩数独。
越成熟的人越能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的方式,独处时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更幸福。
二、拖延时,你有四种解决方案
- I 特质:调动想象能力和说服能力,激起自己做事的兴趣;
- D 特质:必须得拿到结果,自己才舒服,要立马行动;
- C 特质:分析究竟是哪个环节阻碍了行动,然后解决,程序开启;
- S 特质:找朋友聊聊,给自己赋赋能,然后开始做。
三、面对不同的工作,用不同的特质
当你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时,就需要发挥 D 的特性。以结果为导向,注重效率,主要以这件事为主,尽早完成;
当你从事的工作是需要与人打交道,长期处在与他人交流沟通中,就需要发挥 I 的特性。多与人互动,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名朋友遍天下的外交者。
当你在工作中需要更多的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多为他人着想,同时也需要耐心地解答他人疑问时,就需要发挥你 S 的特性;
当你从事的工作是追求精细度,更要全盘掌控时,看重全局,也关注细节,要求物尽极致时,就需要发挥出你 C 的特性。
当你熟练掌握DISC这个工具时,就会发现它能大大提高我们的人际敏感度,而人际敏感度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你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过训练还是没有经过训练,你都在使用。一个一辈子都要使用的技能,值得你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人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格、行为风格健全的过程。学完这四种解决方式就要常用,然后在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校验效果、修正。
比如DISC四个行为风格在与人互动中的使用:
- D 风格用的好就能捍卫自己,没用好可能会变成侵犯他人;
- I 风格用的好就能激励内在,没用好可能只是在表扬外在;
- S 风格用的好,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但没用好变成放纵了对方行为;
- C 特质用的好,是能够如其所示,但没用好就钻牛角尖,变成如我所想。
持续学习和练习,有意识进行调整。相信你的人际敏感度就能快速提升。最后我们祝福大家把自己的幸福快乐成功建立在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运气上。超级个体,超级幸福!5~17~虞岚
理解“船锚模型”,释放个人潜力 35-1
1. 船锚模型: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一艘停留在海上的船。 船锚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气质——一旦锚定,不会移动。性格是链条,链接船和锚 。
2. 基因和气质决定了你行动的原点,性格决定了你行动的范围,刻意练习决定你的能力水平。
到底性格多大程度决定我们的能力和成功?我会来剖析这个问题。
我给你说说这些词的区别: 气质、性格、行为习惯。
区分气质、性格、行为习惯
1. 气质是最底层的:一个人行为心理中间稳定的、和先天相关的那些部分。
气质往往和遗传有关,比如抑郁症、神经质、乐观都有明显的遗传因素。
2. 性格是“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中的相对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来源于气质和后天社会文化和教育。虽没有气质稳定,但是比行为稳定。
3. 行为是一个人的行动,习惯是自动化的行动。
船锚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气质——一旦锚定,不会移动。性格是链条,链接船和锚 。性格和气质都在水下,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船的移动,这就是可观察的行为习惯。大海的洋流,则是不同情境。
行为倾向性:可塑性
每个人都有一套天生的、自然而然的行动方式,这种状态下,效率最高。这就是行为倾向性。
所以,基因和气质决定了你行动的原点,性格决定了你行动的范围,刻意练习决定你的能力水平。
MBTI: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 35-2
1. MBTI: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
2. 荣格提出了人脑的四大功能:感知、直觉、情感和逻辑判断。
3. 面对性格的副作用,要遵循一个规则:利用> 弥补>克服。
MBTI : 性格分类工具
MBTI是以瑞典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为起点。
荣格还首次提出了人脑的四大功能:感知、直觉、情感和逻辑判断 。后来,在这个基础上,一对母女心理学家凯瑟(Katharine Cook Briggs)和伊莎贝尔(Isabel Briggs Myers)又增加了2个维度。最后变成了4个维度、每个维度2个倾向。MBTI的MB就是这对母女名字的缩写(Myer-Biggs)。
MBTI理论比较庞大,它分成四个维度:外倾 E-内倾 I 、判断J-知觉P、感觉S-直觉N、思维T-情感F,共有16种人格。如果全解释明白比较复杂,所以今天就讲前两个维度,谈谈我们是 如何吸收能量、释放能量的?
MBTI理论示意图
如何区分内向和外向
外向指从与外界接触中吸取能量,而内向指更多从自我接触中吸取能量。
如果用电池来打比方,外向型的人是太阳能的,吸收外界注意力充电;内向型的人是插座型的,自己独处的时候,插上插座,给自己充电。
- 外向型的人要创造多人环境,用开会、讨论的方式学习、去人多的地方思考、看书;外向型的人更适合长时间与人泡在一起的工作方式。
- 内向型则要懂得创造隔绝环境,让自己可以有大段时间独处,创造充电空间。
如何区分计划型和应激型
如何恰当地释放能量?
性格是一种倾向性,而不是绝对性
利用> 弥补>克服
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配合,让应激型的 P 来开脑洞和探索,让计划型的 J 来负责组织、风险评估和推动;自我管理中则可以用工具来弥补,P 往往有最好的头脑风暴流程、而 J 则应该有最好的时间管理软件。
更好的方式用一些巧妙的设计来平衡。 计划型的人不妨排一个“计划性出轨”,计划出20%的时间做不靠谱的事,发现可能性。而应激性的人,最好的方式是设定“主动性底线”,主动设定3-5个最终期限 。
用DISC读懂人:如果你想领导谁,就要服务谁 35-3
1. 沟通信噪比:“信噪比”是信号功率和噪音功率的比例。 沟通信噪比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频段,这个频段与每个人的行为风格相符。如果信号不在这个频段内,往往就是噪音。
2. DISC:四种管理者行为风格——支配型、互动型、修正型、支持型。
今天我要给你说一个沟通中最重要的概念“沟通信噪比”,然后告诉你正确影响人的4种方式,以及什么样的人能把性格力量发挥到极致?
什么是“沟通信噪比
信噪比( Signal-to-noise ratio,缩写为SNR或S/N )——信号功率和噪音功率的比例。
如果这个上司注重逻辑,那在汇报时,最好多用“因为……所以”,然后通过1、2、3的顺序分列出来,最后强调下这个方案的局限性,上司对你的印象一定加分。
如果对方是视觉型而非听觉型的人,那就清晰地描述画面感,花更多时间做视觉导图和PPT,更能让对方快速get到点。
每个沟通高手都是快速调频的发布机, “快速调频”的能力来自于对他人行为风格的敏锐感知能力。
常见的4种管理者风格
管理者的行为风格可以分成:“快”和“慢”;“关注人”和“关注事”。
节奏快的,喜欢说话尽快切入重点;节奏慢的,那你先先谈从关注点来说,如果对方关注人,你就跟他说清楚这个决定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他关心的人;如果对方关注事,就更多地跟他讲这个推论为什么是严谨的,为什么是客观的?为什么是有逻辑?
一旦你了解到人们的行为风格,在和人交流的时候,难度就会降低很多:你首先可以给人分类,找到相似之处,提前预测可能性。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影响他。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 Dr. William Moulton Marston )根据2个维度,把行为风格分成了四类,发展出来一套管理行为风格理论和测评,叫做 DISC。
想象有这么一个霸道总裁。开会时,他提出了A方案,可是你有更好的B方案,提出来,却被当众否定。你会有什么反应?
霸道总裁是D支配型,他喜欢A方案,更重要的是他说A的时候外向独断,不喜欢别人反对。好的沟通者会先说:“A方案非常好。”(你要先传递——“我懂你”),然后再说,“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是这样,B方案是……(发挥影响力)当然,最后到底怎么做,您说了算。(我真的懂你)”
你可以通过DISC先给别人调好频,降低了信噪比,才有可能加大沟通音量。
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懂比爱更重要,先调整频段,再传达信息。
谁需要主动改变?
如果这份关系对你很重要,那么就需要你先调频;如果不重要,你需要找重要的人去影响他。
沟通的本质,就是交换不同的信息,而不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频段的人那里——只要你希望影响更多人,就需要学会调频能力。
性格有稳定性和可塑性,真正的超级个体是这样的:
对自己,关注性格可塑性,在发挥优势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掌控范围。对别人,关注性格稳定性,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影响他,降低自己沟通成本。你的掌控圈就会变大。最糟糕的则是你天天盯着自己的稳定性,却期待人家性格的可塑性,这样你的掌控圈就变小。
精于心、简于型——超级个体是人群中的战斗机。
这个和产品思维很像——对客户,把他们想象的越傻越好,越懒越好;对自己,思考地越深入越好。这样你的内在价值越来越高、你的交际界面越来越好,你就是一个高价值产品。
选择决定命运,什么决定选择? 35-4
1. 人按照对自己的觉察程度,可以分为三类:环境决定、性格决定、使命决定。
2. 我们普通人的自我成长之路,就是从第一种人(环境决定)逐渐成长为第三种人(使命决定)的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
有一个说法恐怕大家都比较认同,那就是,选择决定命运。
人按照对自己的觉察和了解程度,分成三类——环境决定、性格决定、使命决定。
决定命运的三类因素
第一类,环境决定: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下意识、潜意识、基因和环境的设定里。
第二类,个性决定:他们开始有“我”的意识、理解自己是独特的、是与众不同的,不再是 Nobody,而是ME。
第三类,使命决定(从ME到WE)。他们意识到个体是会消亡的,需要有更久远,更有意义的东西流传和影响世界,那就是“改变身边人的生活”,这种超越个体的目标,称为使命。
超越个体需求的目标,往往需要除了天赋以外更多的特质和能力。这种选择需要打磨和优化自己的性格,发挥自己的优势,调整自己的劣势。如果实在做不好,就要打开心量邀请他人来合作,让别人用你不舒服的方式来工作,这也需要磨炼。
有人可能在吃穿上毫无所谓,是个“环境人”,在玩乐上随心所欲,是个“个性人”;但是在自己真正看重的事情上,马上精光四射、认真死磕、差不得分毫,这一面就是“使命人”。
这三类人,一种是环境决定命运、一种是个性决定命运、一种是使命决定命运。
第一种人占了绝大部分;第二种人大概有20%,是活得自我自在的人;第三种人则属于人群中的少数。
如果你要创业,你可能需要瞄准第一群人的大众市场;拉拢第二群人,他们一般是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而你要整合第三群人,与他们形成伙伴关系。
你出生在这个时代,被赋予这种天赋、遇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境遇,那么你到底要成为谁,为世界留下些什么呢?这种人生的意义感,不是随大流、也不是看个性、而是你自己给自己赋予的。
从 Nobody 到 Me,最后再到 We ——自我成长之路,就是从第一种人到第三种人,逐渐扩大对自己命运把握能力的过程。
生涯顾问日 | 如何把笑声卖到一百万? 35-5
创业之所以难,因为他必须同时满足有客户价值、有商业模式、有竞争力和有相对优势。
其实 创业者刚开始最缺乏的,不是建议,而是一个清晰的思考框架和一个简单的着力点。
项目成立的4个步骤
- 客户价值:到底给谁提供了什么价值?
- 商业模式:这些价值怎么变现?
- 核心优势:如果能做通,有什么关键优势?
- 竞争力:谁会和你竞争?
这四条有自己的内在逻辑——
- 从价值出发,对客户有价值才做得出价值来,这叫客户价值;
- 做得出价值才能变现,这是商业模式;
- 只有有优势资源才能把模式落地,这叫核心优势;
- 只有看到了真金白银才有人和你竞争,这就需要思考核心竞争力。
所以, 付费是检验需求的最好动力 。
做出价值、打通闭环、打造优势、保持优势。这是任何一个内容创业者一定要走过的思考路径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 创业也是一样,思想上躲过这些坑,至少你会提高50%的成功率。
李海峰:凡事必有4种解决方案 35-6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一般会用到2种测评工具:
- 一种是评估类,判断你行还是不行,它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依据是你的过去,他要解决的是你是谁,比如MBTI。
- 一种是评测类,认为你各种特质都有,但就是使用程度的不同。它的理论依据是组织行为学,面向的是你的未来,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协助你成为谁,比如今天要讲的DISC。
说到DISC,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摩顿·马斯顿,他研究人类的行为多年,出版《常人之情绪》一书,创立了 DISC 理论。除此之外,最近电影院很火的《神奇女侠》也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影片中的真言套索也是他发明的“测谎仪”的一个原型。
DISC 具体是什么,古典老师在本周三时有讲,它根据”关注人“和”关注事“,“快”和“慢”两个维度,可以分成目标明确的D特质、受人欢迎的I特质、善解人意的S特质和思维缜密的C特质,如下图。你属于哪种类型?
你可能会选不出来,或者觉得不同情境下,四种特质都会出现。其实,DISC理论的前提假设有3个:
- 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只是比例不同。
- DISC四种特质,不是优点不是缺点,只是特点。
- DISC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而且,这四种特质还可以被训练和掌握,需要的时候都能拿出来。
DISC四种行为风格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了解这点后,你会发现转变对人的描述方式:描述特点而不是优缺点。就像别人描述你的同事使用的是“小气”这个缺点,而你看到的是她“关注成本”这个特点,进而看到她“节约”这个优点。
了解DISC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比如遇到问题时,我用S方式拿不到结果,用D方式会不舒服,那我就切换成I或者C,让自己舒服地拿到结果。要知道往往不是事物本身决定了最后的结果,而是你选择的回应方式。
生活中案例特别多,比如以下三种:
一. 心情不好时,你有四种解决方案
当你希望调整自己,你可以用:
- D 特质:选择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者运动;
- I 特质:选择参加朋友聚会或者 Shopping ;
- S 特质:选择回归家庭给家人做顿饭;
- C 特质:选择静静看书或者玩数独。
越成熟的人越能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的方式,独处时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更幸福。
二、拖延时,你有四种解决方案
- I 特质:调动想象能力和说服能力,激起自己做事的兴趣;
- D 特质:必须得拿到结果,自己才舒服,要立马行动;
- C 特质:分析究竟是哪个环节阻碍了行动,然后解决,程序开启;
- S 特质:找朋友聊聊,给自己赋赋能,然后开始做。
三、面对不同的工作,用不同的特质
当你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时,就需要发挥 D 的特性。以结果为导向,注重效率,主要以这件事为主,尽早完成;
当你从事的工作是需要与人打交道,长期处在与他人交流沟通中,就需要发挥 I 的特性。多与人互动,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名朋友遍天下的外交者。
当你在工作中需要更多的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多为他人着想,同时也需要耐心地解答他人疑问时,就需要发挥你 S 的特性;
当你从事的工作是追求精细度,更要全盘掌控时,看重全局,也关注细节,要求物尽极致时,就需要发挥出你 C 的特性。
当你熟练掌握DISC这个工具时,就会发现它能大大提高我们的人际敏感度,而人际敏感度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你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过训练还是没有经过训练,你都在使用。一个一辈子都要使用的技能,值得你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人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格、行为风格健全的过程。学完这四种解决方式就要常用,然后在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校验效果、修正。
比如DISC四个行为风格在与人互动中的使用:
- D 风格用的好就能捍卫自己,没用好可能会变成侵犯他人;
- I 风格用的好就能激励内在,没用好可能只是在表扬外在;
- S 风格用的好,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但没用好变成放纵了对方行为;
- C 特质用的好,是能够如其所示,但没用好就钻牛角尖,变成如我所想。
持续学习和练习,有意识进行调整。相信你的人际敏感度就能快速提升。最后我们祝福大家把自己的幸福快乐成功建立在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运气上。超级个体,超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