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P个人发展计划课程第二天的主题是——目标萌芽
IDP有一个循环模式:建立目标-持续行动-沉淀经验。
目标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就是为他人完成目标。也就是为他人作嫁衣。
所以,课程在一开始提出了三个问题:怎样的目标是有意义的?如何辨别内心的声音和噪音?制定目标后如何评估目标的好坏?
Part 1 看到问题的B面
在工作中,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思维模式:“抱怨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要避免自己陷入“抱怨型思维”自怨自艾,要鼓励自己多采取“成长型思维”,更加【主动】:主动面对问题,突破自己,少动口,多思考,多行动。
Part 2 比“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做”
万能思维工具:WWRH模型
定制的是“绩效目标”还是“成长目标”
做事前多想一想,问清楚自己“为什么”
WWRH的四个字是-why+what+how+result
1.揣摩领导动机
2.个人成长诉求附着到工作中
3.明确目标背后的产出如何做到满足预期
4.“价值导向”会帮助我们去追求目标的价值和更大的预期收益
“绩效目标”or“成长目标”?
成长目标——喜欢以过程和成长为导向的目标观(我的目标观),长远来看会有更强的实力
绩效目标——重视结果和表现的目标观
Part 3 如何评估目标是否合理
SMART法则
为目标赋予意义和信念——
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想要过怎样的人生?职业生涯的目标是什么?
从完成工作角度而言,完成某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绩效目标,还是可以作为成长目标?
1.目标可实现
2.不可太过长远,要有紧迫感
3.要有意义(明确终极目标,并与之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