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来到广东的第三天,文中讲到主人公石神为了爱一个人而不惜一切去制造杀人犯法的勾当,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牢狱。东野圭吾把人性的弱点描写的淋漓精致,我们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呢,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顾一切的去奋斗,途中有些迷失自我的人会偏离方向,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不管你的智商有多高,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没有不透风的墙。
虽然石神是为了花冈靖子,但是这种爱以宏观意义来讲是自私而无耻的,毕竟命运与社会主权就在这里摆着,难道流浪汉不是人嘛?我们现实生活中大街上也有好多流浪汉,但他们也是有人权的,你如果触碰到国家法律,国家照样制裁你。
也许大多数读者读完这本书会感觉到石神这份爱很伟大,但仔细想想,是伟大吗?
石神不了解靖子,他把案子当成了数学题和与喜欢的人互动有交集的一件事,人命在他这里无所谓,很多人都泣于他的为爱献身。他觉得能为爱人付出让她此生无虞自己就满足了。这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付出完全是自我的,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不了解靖子,她的单纯善良会让她时时受到那些无辜的人因为自己而遭不测的良心谴责。石神以为靖子会与工藤在一起快乐生活。这是案子在他推理中的预想发展,完美答案。所以他在看到靖子来自首,发出绝望的痛哭。仿佛一道数学题,他推理计算,原以为运筹帷幄,必胜无疑,可是结果却告诉他他错的太离谱了。他此时的痛苦不比他钻研数学到了瓶颈期想要一死了之。他给的爱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他将一切都放在数学的逻辑中推理,却不知人情冷暖不是冰冷的数学题。我同情石神,一生未被爱,爱又不可得,坚信不移的推理被人性推翻。但我支持靖子自首,这样最起码这篇推理看起来不是那么冰冰冷冷,人性的善良仍在熠熠生辉。靖子如果与工藤在一起,将石神做了自己幸福的牺牲品,石神会快乐很多吗?还是会选择遗忘她?石神最后那么痛苦,不光是付出尽东流,痛苦里恐怕也带了点儿他从来没有真的了解过自己喜欢的女人是个什么样子。这种带着暗恋色彩的喜欢,总是在感动中萌芽,又被扼杀于真相的明了里。不要用自己的人性去揣测别人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