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

进入六月初,地里的麦子就变黄了。挑一个不错的天气,赶着太阳在地里挥洒汗水用镰刀一拢一拢地将小麦从根部割断,放成一小堆一小堆。等后面回过神来,再放成稍微大的一堆。等到下午太阳快要落下去的时候,就用拖拉机或是手推车将麦子放到车上,赶着运到碾麦场。

之后要用了辘碡将麦子碾压。待来回碾的差不多了,用叉子将麦秸秆挑到一边,剩下的麦粒扫到一块,到了下午或是第二天要趁着风扬了起来,剩下比较干净的麦子装了袋子。

时间充裕的话,还要晒几天麦子,等麦子干了后就可以入库或是交公粮了。这一阵的忙一般得半个月,前后时间紧张的让人有些吃力。而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就有了十天的麦假。

说是要帮助家里干点活,去地里拾点漏掉的麦穗。一天拾一点,到了假期结束可以拾上几十斤。给学校交五斤,剩下的就给了自家,一般都用来换西瓜了。记得那时一斤小麦可以换三到五斤西瓜,到后面西瓜便宜了还可以换的更多。

假期里除了拾麦穗,还可以给在地里的大人送些喝的。半下午的时候,经过大半天的劳作,人人都有些疲惫了。这时送上凉的茶水或是放在井窖里的西瓜,无疑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我们常常承担了此类角色。

大人高兴了,往往会给我们几毛钱,让我们买了冰棍去解渴的,他们自己倒是舍不得花这几毛钱。常常看到地头的阴凉下,有个推了自行车的在吆喝着,“冰棍喽,冰棍喽”。我们碰见了要围上去递上一毛钱,就可以买到两根不同颜色的冰棍。之后蹦跳着离开,用嘴嗦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麦收的情景,只不过十来年的光景,但感觉好像隔了很久似的,有点模模糊糊的。如今,麦收热闹的场景一去不返了。等麦子熟了,叫来联合收割机,半个上午就把几亩地给消化了。人也不用着急,一年一度的麦收就这样简短地收工,符合了当今的“快”。

很多人有些不适应,往往带了惊奇地说,时代果真不同了。然后开始很有感情地回忆起以前的热闹,很有些忆苦思甜的味道。

但我感觉若是真让人再回到过去的那个时代,怕是很多人都不愿意了。毕竟那时的热闹是用牺牲体力和时间换来的,那汗水可是一滴一滴流下来落到地里的。现在仅需抽几根烟,蹲在地头看那一陇一陇的麦子乖乖地被收割掉,直接变成麦粒收袋。人是不用费多大劳力的。

然而,大概也因为如此,后来长大的孩子就缺少了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入理解了。他们体会不到粮食的珍贵和来之不易,他们可能不懂得汗水从眉毛上流下,从脊背淌出来落到地里的那种辛苦。

我感觉自己是有幸的,能够体验到那时的不容易。还常常会想起自己十岁在地里割麦子的时候,一不小心用镰刀割伤了膝盖,流出一腿的鲜血。大中午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碾麦场的棚子里,照看着自家的麦子。

如今,这已经成了永不会回来的过去时了。一群人在地里挥舞镰刀挥洒汗水的情景不会再看到了。老屋里的木掀和铁叉子再也派不上用场了。打麦场也越来越少被挪作他用了。也再不能去麦積子里玩耍了。

常常会回想起那时的场景,有些场景已经渐渐地淡忘了。大概在偏远的一些农村现在还有用镰刀割麦。也许再过多少年,真的是只能在照片和电影里看到那时的收麦场景了。而麦客一词真正要进入到历史的河流里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静若幽兰 虽然早已离开了故乡,且故乡现在也早已不种麦了,但每当到浓浓绿荫,芳香四溢的初夏,还是会常常想起年少时...
    静若幽兰_阅读 4,799评论 89 64
  • 麦收时节难忘那远去的记忆 陈建政 自从我上完大学分配工作后,每到麦熟季节,我...
    YINGHEYU阅读 5,022评论 3 5
  • 刚刚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突然间往事的一幕幕便浮现眼前…… 我是七零后,像上图中割麦子的场景正是我童年、少年、青年时...
    清香的泥土阅读 4,410评论 9 6
  • 麦收时节 黎青屏 麦收时节,庄稼人就怕下雨。越是收成...
    黎青屏阅读 4,127评论 0 3
  • 又到了麦收时节,看着眼前金色的麦浪,丰收在望,人们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麦收就要开始了,但村里却没有过去那种紧张忙碌...
    纯棉的梦想阅读 2,812评论 1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