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上传奇》的影评
上海,两个世界的混合
突突突突突的汽笛声,跨过黄浦江的船又一趟来来回回。面容姣好的穿着工服的年轻女工,骑着电瓶车的带着雨帽的男工,密集拥挤的船身,那是灰色的船身。面带倦容,那是平民的汽船。时间的弄堂里,破败的人生。
飞扬了满屋的上世纪的外文舞曲声,跳着华尔兹穿着亮堂堂周正的西服,打着灰色的蝴蝶结的上海老头,桂花油梳的八分男人头。烫着巨大梨花烫穿着洋气的针织衫,蹬着低坡跟的小皮鞋的上海老太太,低着头娇羞的面庞精致的妆容下那是时间下依旧从容不迫的生活。
华丽的舞厅里,时间不在这里。那是时间都被放慢的地方。
灰蒙的江上远远看着渐渐逼近的大船,岸边到处堆着碎裂的巨大的水泥石块。这是一个在大发展的城市,随着资本家的开发能被利用的土地都在消失。这是时代的必然。
轰隆隆的城市重建的声音像是还安定的雄狮的低吼。那是那时候报里常说的“这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崛起”。
2013年的上海,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超过2400万,比2000年增加了45%,其中外来人口接近1000万,比2000年增长183%。
上海是两个世界的混合,溶于之中的艰难是我父辈的感同身受,
在上海,有钱人的后代,旧上海的贵族的原住地人是看不起住在弄堂里的上海人,住在弄堂里上海人是看不起涌进上海的外地人的,可偏偏这些人和他们同样住在破败的弄堂里。于是他们穿戴上金银首饰坐在弄堂边打麻将,讲着标志性的吴侬软语上海话,与那些穿着灰塔塔的工作服的人区分开来。看到外地人在旁边看牌,就立刻冷下脸来,好似随意的用手挡住手里的牌。“这是我最大的礼貌了”那是他们口中的“上海人”的礼貌。潜台词在于“我没有让你滚骂你两句已经算好的了”。
这是每个在发展的城市都会有的样子,不是说我不爱上海对上海有偏见对上海人有偏见,才会这样。上海是每个这样城市的典型,在电影里也提到了苏州,台湾,香港。却唯独少了北京,这是我不解的。
在这个文学修养浓厚的贾樟柯的导演的电影里,这个城市里,镜头里没有一张矫情的脸,没有一个矫情的表情。
在电影里有资本家后代,政治家后代,革命革命者后代,工人,导演等等。他们坐在摄影机前,他们笑他们哭去回忆当年的上海,带着上海的余味。他们被这个城市所钟爱,所伤,所驱逐,所裹挟。雨丝风片都珍贵。
那是被我们渐渐遗忘的人和时代。我们丢失的东西,被导演用文学的方式拍成电影给予是异样的感受让那个时代再次被提及,突然的不知所云,然后就是开始的思考。
在整部影片里,余力对细节的捕捉是有一种灵气的,让人过目不忘的是那群工人的特写,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面孔,他们的工服。放大他们的呼吸,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灵魂的撞击,我无法表达。
我被这部不像电影的电影所打动,理由是我对上海那座城市的向往。
20150318宏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