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年1月9日 星期四 晴 阅读第4天
阅读内容:01 从“不爱动脑的人老得快,是真的吗”读到“我们是不断发展的作品” P31-42
我发现这本书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每个小节的标题都以问题而定。如,今天的“不爱动脑的人老的快,是真的吗?”这样的标题内容特别吸引人,让我们带着好奇去期待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并寻找答案。一如小时候环境和行为能塑造大脑,他们对我们的晚年同样重要。看到这里,我想,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书中提及,根据芝加哥拉什大学的戴维·本内特博士和其团队从1994年以来所收集的超过350颗大脑的研究表明:就算脑组织上遍布阿尔莫茨海默肆虐的痕迹,也不一定意味着人会出现人质问题。有些人去世时具备阿尔茨海默病的所有病理特征,但却毫无认知损伤。最后得结论,简单点讲就是人的心理和环境、经验等决定了是否会得老年痴呆。常听人说,打麻将和一些智力游戏能够预防老年痴呆症,没想到还真有其道理。虽然我距离老年还有好长的日子,但觉得懂得了如何预防可真是件好事。换个角度说,每天阅读、写反思虽然有些煎熬,但是这不仅能提升自己、充实生活。同时还能提前做好认知锻炼,保持大脑活跃,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大脑,预防出现老年痴呆呢。真可谓一举多得啊。
亨利·莫莱森因为癫痫而切除大脑左右两侧颞叶的中间部分,包括海马,虽然癫痫发作痊愈了,但却从此无法建立任何新的记忆和无法现象未来的案例让我很吃惊。就如书中做的比喻,把大脑现象成一个工具箱的话,即便大脑的一部分出现了问题,虽然不一定能找到百分百合适的工具去修理。但没关系,其他工具其实也可以替代,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阅读、有目标、多交流,这样才能“永葆青春”。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如季羡林、杨绛先生等著名学者大多高寿的原因。
《在意识与大脑活跃度有什么关系》中说到,你醒着的时候有意识,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则处于无意识。看到这里,不知何故,我想到了死亡。死亡是不是就像深睡中的无意识?以前我总觉得人的灵魂仿若意识的存在,灵魂和我们的躯体是可以分离的。因为很多时候我总有种自己旁观自己的感觉,一片热闹喧哗中,深处其中的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虽然身在,心却似飘在躯体外静静地看着大家。我相信应该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怪力乱神之事。而是我们的意识在作祟。
随着数万亿的连接不断形成和重组,其独特的模式意味着不曾有和你一样的人存在,以后也不会有。这是从科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好坏,都要接纳自己。因为这事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突然觉得,脑科学怎么也可以如此浪漫。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