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0 华杉
白圭自负其能,说他治水比大禹还高明。因为大禹花了十三年,他一出手就搞定。孟子说:大禹是真治水,一朝功成,万世之利。你是假治水,你没有真正治住那洪水,你只是洪水的搬运工。搬去哪儿了?搬去邻国了。以邻为壑,那叫治水吗?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白圭,又名白丹,周国人,这人本事很大,做过魏国国相,治水有功。后来弃政从商,总结了一套贸易经营理念,被尊为“商祖”。
貉,同貊,音mo,是东北地区一个少数民族国家,以一种吃鱼的动物为国名。貉国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发明了吃生鱼片的方法。
饔飧(yongsun),做饭、吃饭的意思,朱熹注:饮食馈客之礼也。
白圭跟孟子交流他的执政理想,他说他想把税制改为二十税一,即抽取5%的税。白圭为人仁爱,虽然豪富,却自奉甚俭,和童仆们同吃同住,所以他有这样的想法。
孟子不赞同,他说:“您的设想,那是貉国的做法。在中国不可行。比如,一万户人家的城市,只有一个陶工,行不行?”
白圭说:“那当然不行,不够用。”
孟子说:“对了。一人制陶不可以供万家,二十税一不足以治中国,一个道理。貉国那地方,气候苦寒,五谷不能生长,只有黍——黄米——耐寒,可以种植。那地方文明落后,居处无常,没有城郭宫室,没有宗庙祭祀,没有诸侯交际往来的币帛宴会,没有政府部门,没有百官,所以二十取一,也就够了,政府也没有提供什么公共服务!而今天的中国呢,冠裳文明之国,有君臣祭祀交际之礼,以纲纪人伦。有百官有司之禄,要任用君子,这些都不能不要,都需要纳税人供养。陶器少了都不能成其为国,君子官吏少了能行吗?
“中国该收多少税,是尧舜定的章程,十一而税,收10%,你如果收得比这少,那就是与貉国同道,大貉小貉而已。你如果收得比10%多呢,就是夏桀那样的暴君,大桀小桀而已。”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jiang)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白圭本事大,他就喜欢跟本事最大的人比,前面要跟尧舜比仁爱,现在他又要跟大禹比治水,自我膨胀的不得了。他对孟子说:“都说大禹治水,我治水的水平比他高!”
白圭善于筑堤防洪,在他任魏国国相期间,为魏都大梁解决了黄河水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话就是他说的,他经常带人检查堤坝,就找蚂蚁窝,看见就把它堵掉。所以他觉得大禹治水,搞了十三年,不如他堤坝一修,水患立除。
孟子说:“你自负其能,还要把自己加之于大禹之上,这也太膨胀了。大禹怎么治水?你怎么治水?大禹治水,没有任其私智,以穿凿为能;也没有急于近功,以堤防为事,而是因水之道,顺而治之。或者上游有所雍塞,水不能循其故道,就给它疏通。或者下游有所泛滥,而不能归于正道,就给它决排。
“所以说大禹治水,是以水治水,让百川归于大海,人舒服,水也舒服,一朝功成,万世之利。大禹是为全中国治水,你老人家治水呢,你是为魏国治水,比得了吗?你是以邻为壑,你堤坝一修,蚂蚁窝一堵,固若金汤,水患立除。那洪水去哪儿了?去邻国了!
“水性可顺不可逆,倒流泛滥的就叫洚水,就是洪水,你没有治洪水,你只是洪水的搬运工,把它搬给邻国,这是仁人所厌恶的。所以我说你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