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无疑是个暴利行业。在药品销售环节的猫腻有多少,大众势必都有耳闻。甚至国家为了肃清行业乱象,已经明确医药代表的性质为学术推广和技术咨询等活动,不得参与销售环节。和医药代表们推高药价,从中拿取回扣的销售行为相比,今天我想说的是另一群人,一个拿生命当赌注的群体——职业试药人。
据媒体报道,每天有370种新药上市,而每个新药品上市的必经之路则是动物和人体测试。2012年的官方数据是参与试药的人群总量达到50万人之多。
和人类基因组序列相似、颜色利于标记辨认、哺乳动物以及形体小,这是小白鼠被选为动物实验对象的原因。
是药三分毒,这是中医里的一句古话。药品的毒副作用在现代医学也得到了验证,慢性病用药造成的肝脏损伤、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耐药性以及非靶向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这都是已经发生的具体实例。国外的医药研发流程中,公立机构的试药人员名单会联网,避免重复试药;私人药厂要进行药品人体测试,则必须为测试人员签订医保合同、购买保险,同时提供路费和饮食的补助。试药人大多是志愿者,基本没有人以此为职业。
国内的情况则变成完全由利益驱动的黑色产业链条。由药厂开出条件,医疗服务外包公司(CRO)承揽,CRO给自己圈子内的人群发布信息,最后阶段就是签订《知情协议书》,然后体检,开始试药。
不消说,试药中介和CRO会拿掉绝大多数补偿金,留给受试人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即使如此,依然有疯狂的人为了补偿金不惜一个月参加一次试药,拿到3、4000元的补偿金维持生活。
为了能够持续“躺着挣钱”,职业试药人圈子内还会有隐瞒病史和试药史,尿检时偷换尿液,为了降低尿蛋白含量服用药物等等手段来通过体检,只求能继续参加测试。
最坏的情况发生在2011年,山东姑娘王海冰死了,仅仅参加新药测试后26天。历经三年诉讼,家属得到了48万元的赔偿,但这和新药上市赚取的巨大利润相比,带血的几十万元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什么样的人会为职业赌上自己的健康?失去收入来源的失业人群、收入低廉的农民都是其中一份子。面瘫、胸闷这些后遗症将是他们今后人生的附骨之蛆,但总有认为自己天生幸运的人一拥而上。
有试药人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自嘲,说自己从事的是冷漠而伟大的工作。是呀,他们都是隐姓埋名的殉道者,像极了尝百草的神农氏。这注定是一个以悲剧收尾的故事,却还是有人飞蛾扑火。该谴责研发药物的药厂吗?还是该鄙夷这些隐瞒情况,扭曲实验结果的职业试药人?亦或是取缔那些医药外包机构?
每个人都会生病,谁都不希望自己拿到的药是有瑕疵、存在二次致病风险的。这个群体的声音很小,或许关注他们的人甚至还觉得他们的行为有些可耻。但我想多一个人关注,总会为这个群体多一分争取正常权利的可能,这也算是这篇文章的初衷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