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不仅仅是活着,而是从苦难中,找到生活。
昨天疫情宅家,读完了余华先生的《活着》,这是很久很久之前,就放在书单中的一本书,但陆陆续续,其他的书或多或少都了解过,只有它,久久不敢翻阅,可能是名字太过沉重,也许是私心想要逃避,因为我总觉得,一个厚重的名字,肯定承载着厚重的故事,我这个年纪,还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还参不透繁华是过眼烟云,仿佛看了这样一本书,生命就要沉重几分。
但宅家也确实多了自己独处的时间,第一天翻开这本书,就被五版自序惊到了,确实有对人性的思考,更多的,却是对生命的敬畏,在作者笔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经历了中国最苦最难的时代,经历了多于常人的痛苦和磨砺后,能平静甚至带有怀念地追忆自己的过往,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不仅描述了那样一个时代,更多的是引导人们对人性的思考,探索我们活着的意义。
作者用旁观者的身份,用第一人称讲述着富贵的一生,富贵是农村插秧的富贵,作者是会讲荤段子唱酸曲儿的城里人,城里人就静静听着富贵讲他的故事。
从坐拥二百亩地的少爷,赌到家财败光,少年风光的出场,却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在经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争后,终于回到赤贫的家乡,却发现女儿因病聋哑,好容易盼到儿子上学,能够挣工分的时候,惊闻小儿去世噩耗,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或许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剪影。所幸女儿的婚姻,倒是万苦丛中一点甜了,可苦难还没有放过这位家中的顶梁柱,女儿在生孩子时大出血惨死,妻子终于不堪病痛折磨撒手而去,女婿做工时身亡,唯有小孙子,成了支撑富贵的唯一寄托,好景不长,一场发烧后,五岁的孙儿于富贵也天人永隔。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富贵的一生可以说是极尽悲惨,但当富贵眯着眼,对着作者徐徐道来的时候,我们或许能窥到一丝生命的意义。
即使是苦难的日子,认真生活,也会开出生命之花,一幕幕过往,都见证了当年的峥嵘岁月,认真生活,怀着把鸡变成牛的信念,踏实过好自己的日子,每一个人都是历史洪流中的勇者。
被生活磨平棱角,却磨不灭对生活的热情,或许这就是《活着》带给我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