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今天只谈李广。历经文帝景帝和汉武帝的三朝元老,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却一生难封侯,最终含恨自杀。一代悲情英雄,黯然落幕。
首先,侯是什么?
侯,是一种爵位。
商周时期,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只授予贵族。
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改革,取消五等爵位,实行二十等军功爵,按军功封爵。爵位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汉承秦制。沿用二十等军功爵。
侯是最高等级,分为列侯与关内侯。列侯是最高等爵位,关内侯次之。
侯爵尤其是列侯的含金量非常高。有自己的封地,封地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养着你,自己收钱还不用给国家交税;能世袭,福泽子孙后代;社会地位高,宰相将军官职虽高,有什么待遇还得看爵位……
我们常说的“万户侯”,就是列侯,是最顶级的一位,就可以直接拥有享受“万户食邑”的权力,等于是一万户百姓来供养这个侯爵,有财富有地位。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古人的最高梦想就是封个万户侯了吧。
王者称王,功臣封侯。封侯是西汉大臣一生的最高追求。它意味着尊贵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力,无尽的荣华富贵,更是对能臣武将的最高褒奖。
这就是李广为什么有两千石俸禄的高级官员,仍执着于封侯的原因。这将是自己戎马一生的最高荣耀。
但为什么难封呢?
刘邦在“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要封侯必须得立军功。立军功,得立大功。
高祖封侯一百多位,那可是立下开国之功。文帝时实对内实行休养生息国策,对外匈奴采取和亲和平政策,对于来犯的匈奴打出边境即可。对于驻守边关的李广,骑马射箭,有勇有谋。可惜这个时代的战场没法取得足以让他封侯的战绩。对这个优秀的年轻人,连汉文帝都惋惜他生不逢时:小伙子,你要是回到汉高祖时代,一定能封个万户侯啊。
封侯数量极少,极像中彩票。
汉文帝封侯10人、汉景帝封侯18人、汉武帝要多一点,共封侯75人。而且皇子、皇上亲戚、前来投靠的小国再来分一杯羹,剩下留给武将的名额已经不多了。
可见,封侯真的很难。
以上是客观上的因素。
那有没有李广主观上的原因呢?
文帝之后,立功机会渐多。 李广的同僚、下属、后辈都封侯了。他儿子李敢跟着他征战几年,没有什么进步,跟霍去病打了一次仗,就封了侯。那么李广是如何做到错过这一次次机会的?
景帝时期,李广参与平定七国之乱,这无疑是能一战封侯的军功了。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呢?刘邦建立汉朝,分封了8个异姓王,后来担心异姓王太过强大,又一个个清除掉。然后分封9个同姓王,刘家自家人共守天下。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到了景帝时期,血缘关系淡了,那些诸侯王在地方上势力不断增强,相当于一个小王国。景帝采用晁错削藩建议,削弱各诸侯的势力。于是其中七国就联合起来爆发了叛乱。李广被派去随太尉周亚夫一起去平叛。这一路上,任骁骑都尉的李广奋勇杀敌,拼命作战,打败敌军,夺取叛军大旗。平定叛乱,这是大功!足以封侯了。但发生了一件事,让事情没有想的进行。因为李广救了被叛军围困的梁王,梁王为了表示感谢和欣赏,便给了李广一个将军印的赏赐。不管将军印是调动军队的临时权利还是一种或虚或实的官职许诺,但绝对是一个比较贵重的赏赐。李广自认立下大功,也不谦虚,也没多想,就收下了。
但是这却收下了一个巨大的雷!
梁王是谁?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他们的母亲窦太后非常宠爱这个小儿子。窦太后极力推崇梁王是景帝后下一位皇帝。梁王甚至已经在自己封国里招兵买马,招揽人才。景帝对诸侯王的态度永远是防范和打压的,况且这位还是和他有帝位之争的人。
李广,一个朝廷的臣子,接受地方诸侯的封赏,皇帝会怎么想?你们私下有联络?你被收买了?你背叛我了?在皇帝眼中,一切赏罚都应出自朝廷,你接受地方王的任命和授予,那就是不忠。
李广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却这么不明不白地卷入了权力游戏,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后来,李广就在边疆与匈奴玩猫抓抓老鼠的游戏了。
命运给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李广的机遇又来了,而且很多。但没想到这窗的外面是一堵结结实实的墙……
汉武帝登基了。汉武帝一扫前几任皇帝的政策,对匈奴主动出击。浩瀚的大漠,将是匈奴四处逃窜、无所遁形的坟墓,也是汉朝将领驰骋杀敌、建功立业的战场。
第一战——龙城之战。武帝是卯足了劲,派了四路军队,各领一万骑兵。其中就有新人卫青和李广。李广,在武帝心中,是抗匈名将,还是很受重视。但是打脸来得太快。卫青孤胆雄心,长驱直入,直捣圣地龙城,俘虏700人。这是最好的成绩。有一路打得只剩3000人,还有一路在大草原上溜达了一圈,没看到匈奴的影子。最惨的就是李广了。遇到了主力,这本是立功机会。无奈匈奴数十万大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李广甚至被俘。所幸最终逃回来了,判为死罪,赎为平民。卫青却一战封侯,完胜李广。
第二战——定襄北之战。被贬的李广在关键时刻,又被武帝想起来了,重新启用。此时,武帝还是对他有期望的。这一次,无功而返。
第三战——河西之战。
霍去病,两年前仅带800骑,深入敌境,斩敌2028,一战封神。这次霍去病为主力,打击西北河西走廊的匈奴。一路所向披靡,横扫千军。李广被安排到东北方向,牵制住另一匈奴军。和他一起的有张骞,就是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人,因此功劳已封为博望侯。兵分两路,张骞1万骑,李广4000骑。相似的情节再次上演,李广这次又遇上4万匈奴骑兵,仍然沉着应战,坚持了一天,张骞赶过来,终于打退了匈奴。这次,虽然全军覆没,但也杀了不少匈奴兵,功过相抵。张骞因耽误会合日期晚到,判为死罪,赎为平民。
第四次——漠北之战。最大规模的一次,骑兵14万,步兵51万,马匹14万。
李广本来不在安排中,但他仍然对自己充满信心,也有着对封侯的执着,毛遂自荐。这时的李广已经老了,武帝也嫌弃李广运气太差,但李广哭哭哀求,终于勉强答应了。
大将军卫青带着5万骑兵,直扑单于主力,让李广与赵食其合兵从左路绕到单于军队侧后形成包围。李广迷路了。作为一个和匈奴交战了几十年的老将,就算不熟悉北方地形,也应该打仗带上向导吧。这次导致卫青没能包围匈奴单于,错失良机。
战后,卫青派人来询问李广迷路的情况以上报朝廷,李广不甘受辱,选择了自杀。
这一次,老将犯了个幼稚的错误——迷路。你看卫青霍去病什么时候迷路了,尤其是霍去病,都打到瀚海(今贝加尔湖),都没迷路,这可是汉朝出击打得最远的地方。
王维曾感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不封缘数奇。”李广不封侯是倒霉。 要么全军覆没,要么无功而返,要么迷路。骁勇善战、打败匈奴无数次的李广在武帝时期没打过一次胜仗。一个常胜将军怎么这么衰呢?
时势在变,李广却没变。文帝时期,坚守城池,把匈奴拦在城墙之外就行;以步兵为主,一打匈奴,匈奴就退,根本追不上。武帝时期,转守为攻,化被动为主动。深入匈奴地盘,骑兵作战,以其道还治其人之身,闪电突袭,比匈奴骑兵更快。卫青、霍去病深抓住一个字——快,轻装上阵,长驱直入,直插腹地。
李广确实倒霉,总是出师不利。但不能归根于命运。李广老了,跟不上时代变化。不懂时局在变,战术在变。缺乏年轻的激情,缺乏战术的创新,缺乏对全局的洞察。
他终究一生难封候。不管是生不逢时,还是缺少政治智慧,还是跟不上时代,缺少创新。
就如职场的新人,才华横溢,工作兢兢业业,深受领导重视,前途无量。但没看清形势,站错队伍,再优秀也只能被冷藏起来,默默无闻。等到新换一届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又开始争宠邀功,来个平步青云。可惜,单位里又来了一批新人,他们更年轻,更有活力激情。他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终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历经沧桑的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油腻的中年,变成失意的老年了。
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会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