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点关于解放战争和燕京大学成立的小片断,到目前为止,我的心绪还在起浮波动,久久不息。内里种种情感,感动、无奈、悲衰、庆幸、气愤,就像往心墙上涂染色彩一样,层层地涂抹、晕染、渗透、交融,早已分不清内心真正想表达的情绪。
历史总是这样,当你不翻开不深究的时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就像有人说的,时代创造了我,我就是时代的缩影。而当某一天,你真正决定揭开它的扉页,走入曾经的刀光剑影,世间百态,你可能就会被它炫烂的光焰、厚重的情感击中,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现在很多的影视剧、历史剧或小说题材的资料都或多或少会提到民国那段时间的事。不可否认,它们塑造了很多影视经典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坚贞不屈,为民族大义牺牲小我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起于毫微而死于伟大,平凡的身躯扛起了整个民族的希望。但仅仅只看这些影视剧,我们往往有种管中窥豹的感觉,对民族历史整体的把握不够。只有当我们下功夫去真正挖掘历史,即使只是一个小片断或是零星的画面,也可以对当时的境况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就比如说我今天看到的关于燕京大学的成立的片断,在书中我能够明显感受到晓松老师是亲美一派的,可能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但我觉得吧,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成立确实同美国有莫大的关联,但不同就笼统说美国对我国一直都是友好的。我认为,美国对我国的态度是要区分政治和人文两个角度的。政治是个复杂的东西,它需要考虑多个维度的因素,在历史长河里,政治和人心都是最易善变的。刨除政治,美国的人文关怀确实对我国帮助良多。比如美国的传教士,通过教义的传播,向古老的中国传达了人文、科学等新思想;美国帮助我们建学校等等。政治分国度,而人文没有界线。这一点我们要真心感谢美国。
最后,我想说,社会在进步,历史长卷会湮没大部分的事迹,但真理不该被埋没。愿更多的人能在闲暇时间,拿起历史书,看看曾经真实存在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