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说心理之亲子篇
孩子,我愿意牺牲我的生命,只要你幸福
经典对白:
妈妈:孩子,你怎么就不听我的呢
孩子:…… (各种叛逆,解释)
妈妈:只要你能好,我愿意牺牲我的生命,只要你幸福……(泪流满面至少满含热泪)
孩子:……(错愕;无奈;无语,)
这是我的工作室中,也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父母,特别是妈妈,在心理无数遍的说过的。
小余妈妈及小余
眼前的小余妈妈:看起来非常憔悴,嘴里絮絮叨叨着对小余的无奈:“我太无能了,我的学问太低了,我没有办法改变我的孩子,就是我不好了,就是我不好……”
小余,初中毕业班学生。据说,孩子小时候学习挺好的,刚上初中时,学习在班级中油,第一学期,大概也就是12月份左右,有一次感冒了,在家住了半个月,回到学校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了,但还是能够按时上学,放学。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学期发现,他开始逃学了,当被发现之后,越劝他上学,他越不去,到最后,连家门都不愿意出了。
妈妈特别害怕他从此不出门了,就开始求助。
亲子互动
从亲子互动中发现:谁也说服不了谁。都是特别执拗的人。但都说对方很难沟通。
妈妈说:孩子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一点也不现实,可是孩子就是认为是对的。强烈的认为没有读书为基础,孩子就是就是个坏孩子,整个人生就瞎了。
孩子语言很少,之言片语中得出,他的妈妈很难很难交流。他只要有观点的都家长都不同意,特别是妈妈动不动就说,为了孩子,就是死了也愿意,而且,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作为孩子的自己实在受不了,为了自己念书妈妈付出太多了,不念书也就罢了。
情景再现
妈妈一边叙说自己的苦难与付出,一边想抓住此机会改变孩子的想法,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想法,根据此情况确立一个互相走心的角色扮演:协助母子,确定出一个情景:
妈妈:要求孩子买一本书。
孩子:想买一套自己喜欢的工具。
要求:只是角色扮演,不是真事。
妈妈:我觉得这是你需要的,这么小的孩子不看书不就瞎了吗!
孩子:妈妈,我想买一套自己喜欢的工具,我真的读不进书了,我想做点自己的事情。
妈妈:孩子,好说歹说,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孩子:妈妈,你听我说完,我会利用这套工具……等我将来有钱了,我将还你,加倍的还给你,妈妈,求求你,我从不求你,今天,老师,在眼前,我保证,从现在起……
妈妈:我愿意把心掏给你,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换你的幸福……(妈妈几近哽咽)
孩子:我不愿意,我不愿意,你怎么就不能把理解我一次呢
作为旁观者,如果我是孩子的妈妈,我早就一百个答应了。然而,作为小余妈妈,一直到最后,也还没有同意。即使,我一遍一遍告诉她,这只是一个情景再现,就像一个剧本一样。当宣布结束,她从情景中出来后,我又告诉她三遍,她才恍然大悟,这只是一个练习一个情景,而这个情景,她真的入戏太深。
“想要孩子有变化吗?”
“嗯嗯嗯”
“旧的模式只能产生旧的结果,想要让得到新的结果,那就采取新的方式吧”这句话重复了三遍
“感觉很痛苦吗?想自己心情舒畅点吧?”
“嗯嗯嗯”
“旧的模式只能产生旧的结果,想要让得到新的结果,那就采取新的方式吧”这句话又重复了三遍
妈妈开始安静了下来。
“孩子,你妈妈愿意牺牲她的生命换,只要你幸福,你愿意吗?”
“我不愿意,妈妈一直就这样,压死我了,所以,我要早早离开家,我受不了了……
结局
这是一个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这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很多,挺多,特别是在学校中,每当学生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和家长交谈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普遍性,家长自己把自己对幸福的解释强加给孩子,甚至压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作为家长,当孩子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时,我们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赶快改变,于是,苦口婆心,甚至不惜倾其所有,尽其所能……
结果却大都不尽人意,当然不排除也有的孩子发生了比较如意的变化。
这是一个故事,如果用专家解麻雀的方法,会有很多的发现,以及与心理相关联的知识出现:有关于孩子成长的习惯的,有关于母教养方式的,有关于压力管理的……
我这里只想说两点:
1、 旧的模式只能产生旧的结果
此故事中,会发现,妈妈对孩子说话的主题一直是不变的,方式也不变,同样一句话可能用同样的表达方式说过很多很多遍了。
此故事中,妈妈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不变的,永远坚持自己是对的,而孩子是错的。
妈妈对孩子的模式认定也不变,只要孩子不按照自己的办,孩子就不会有好的未来。
当问题已经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时候,当然我们都想去改变,但是,不难发现,旧的模式,只能产生旧的结果。怎么样能让结果变化呢?告诉自己
新的模式才会产生新的结果。
新的模式才会产生新的结果。
新的模式才会产生新的结果。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奥)
2、 家长自我牺牲,以削减自己的幸福作为教育子女的代价 的思想是毁灭性的,家长牺牲越多,孩子未来越惨
此故事中:妈妈挺高的个,身材也是很好,穿着确很老旧,仅有的是藏在袖口里的好像有一只银镯子,从语言的叙述中可以发现,家里的好吃的好穿的都给了她的孩子,自己生活非常艰辛,唯一的开心是孩子的好消息。
母子交流可见:她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更何况自己的生活品质。同时,她的孩子非常不愿意。
父母自我的同时则失去了自我认同感,父母把自己幸福与生活的意义全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而作为孩子,也会很深的感觉到,为了让家长活得有意义,孩子就自我抑制自己的行为,更有甚者,有些孩子为了让家长感觉更有意义,会让自己不能自理,甚至活的越来越差,并想当然的认为,这样父母才会感觉更有价值。相信这绝对不是父母期望的。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家长照顾孩子并没有错,但是,并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快乐的唯一的条件,家长应该从自我的生活中寻求 自我生活的乐趣,当家长能够做到把属于自己工作与生活做好,做出应该有的成就与愉悦,父母的榜样的作用,也会让孩子做好他们本职,例如,学习,更重要的学会如何独立,如何快乐轻松的生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