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两天看到的书里的一个知识,叫做多元无知,这个概念来自认知心理学,是最近在读的《影响力》这本书时看到的,概念本身看起来略微显得有些深奥,但是仔细分析,你会发现我们经常会陷入多元无知的陷阱,什么是多元无知。?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发生了一起凶杀案,这个凶杀案,在纽约这样的都市,说真的算不上什么,案件也基本上没有引起很大的波澜。但是后来,一位记者在跟一位警探采访另一个案件的时候,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关于之前这个凶杀案的线索。
当时的那个凶杀案,作案的时间不是凶手瞬间杀死了被害者,而是整个争斗过程持续了38分钟,在这个过程中,被害者多次呼喊救命,多次引发巨大的声响,而凶案现场周围有38户人家,都被案发时的巨大声响惊醒,然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在案发的整整半个小时中,这38户人家没有一户报警,眼睁睁的看着被害者,被凶手杀死。
本来波澜不惊的一个刑事案件,因为这样一个事实的揭露,在心理学界,引起了惊涛骇浪般的讨论,大家都在纷纷议论,是什么引起了这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心理现象。
还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案例,在纽约市中心的繁华街道,一位实验者假装痉挛瘫倒在地上,奇怪的是纽约市中心的受试者只有11%向他伸出了援手并打电话叫救护车,而在一些偏僻的地区,过往行人不多,实验者同样假装痉挛瘫倒在地上,被援助的概率,上升到了78%。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按照我们平时的逻辑,若事件发生在人多的地方,肯定会更加受到关注,在繁华市区发生的安全事故,会更多概率的得到帮助,而心理学实验的结果恰恰相反,而这个结果,就是心理学中所讲到的,多元无知。
在我看来,多元无知更像是一种思维陷阱,我们轻易的陷入其中,并且随着周围人数的增多,掉入陷阱的概率也逐步增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给出了解释,在多元无知存在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变化主要产生在这两个方面:
其一,周围有很多人,我可以根据其他人的行为来再次判断一下具体的情况,是否真的需要提供帮助。
其二,周围这么多人,就算我不帮,其他人也会帮。而往往在这两个心里进行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时间,错过了机会。
河南一女子摔倒,路人没有一个伸出援手。
多元无知往往伴随着另外一个心理学术语,叫做社会认同,社会认同在人群的群聚效应出现时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每个人都按上面的两种思维模式进行的时候,就会迫使本身有帮助欲望的人产生社会认同,认为我应该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保持一致,很多人把这样的现象称为社会人情冷漠,我觉得有失偏驳,因为社会现象,要用社会科学来解释并且想办法解决,冷漠这种道德武器,在心理层面,有时会显得很苍白无力。
不说这种深奥晦涩的东西吧,举一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
人贩子我们深恶痛绝,微信,微博,都在声讨这些破坏别人家庭的恶人,而这些人贩子拐卖儿童的办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繁华的市区直接将孩子抱走,并且一边抱一边打孩子,嘴里还念念有词:叫你不听话,叫你不乖……周围的围观群众,看到孩子哭喊,却都行注目礼,没有什么干涉和制止的行动。就这样,一个家庭破裂了,一个人贩子得逞了。
多元无知在这些事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我想先说一下多元无知的概念,
一般说来,当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时,当形式不很明朗时,当不确定性占上风时,我们最有可能接受并参照别人的行为,这种认知行为被称为多元无知。
而在以上的案例中,当多数人陷入多元无知陷阱时,参照对象的行为也是没有作为,那么团体表现出的就是没有作为,然后社会认同心理再起一些作用,将一些并未陷入多元无知陷阱的人带入陷阱,就这样,有人认为我们是冷漠的人,但是其实,我们是一群掉进心理学陷阱的可怜人。
以上的案例,外国心理学家以及社会福利组织进行过对比试验,实验者准备一个成年人以及一个小孩,让这个成年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抱走小孩,实验发现,在公园,闹市等人口众多的地方,被干涉的概率只有14%,而在一些小巷等人不是很多的地方,被干涉的概率高达80%以上,甚至还有不明真相的路人对其大打出手,将实验者扭送到警察局。
多元无知现象除了在认知心理学界中被重视,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更是普遍存在并被利用,有好有坏,很多商业的推广,都是在利用多元无知的效用,这些无可厚非,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但是,一旦多元无知发生在一些紧急事件,例如凶杀,绑架,或者是个人突发状况,那么多元无知就是死神啊,它会耽误最佳的救助时机,使得事实变得无法挽回。
多元无知是一个广泛存在的认知心理现象,应对多元无知,特别是在容易发生多元无知的场所,是有一定的小技巧的哦,例如,你感觉身体不适需要救助,不要一直对着人群说:救救我,救救我,按照前面的概率,你有89%的可能性就要撒手人寰啦!所以呢,你要这么做:那边那位穿黑色夹克的帅哥,求求你帮帮我!这样做的话,得到救助的概率会上升至少三倍以上,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多元无知按照前面的观点,来自于人群的群聚效应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而我们锁定求助的目标,就是在将这个人从多元无知陷阱中抽离出来,让他自己去判断事情的严重性以及需不需要出手相助,那么概率的提升,则来自于这个被求助对象不再受多元无知的影响,自然提升了他出手的概率。
心理学的魅力,是在于我们在读心理学,就仿佛在读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用更加专业的词汇来解释自己,比如哪天我们看到老头老太太跌倒,没人扶,有人说老人都是骗子,有人说人情冷漠,而我可以骄傲的抬着头,告诉他们,你们的说法都站不住脚,这个现象,叫做多元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