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乱:治也,会意字,始见于西周时期金文,左侧上面“爪”表示手,下部是“又”也表示手,中部形似理发的工具,还套着一束丝。整体来看就是两只手梳理一堆乱丝,以便于纺织。
理丝是“乱”的本义。理丝的过程引申出“治“、”理”的含义,如《书 泰誓》: “予有乱臣十人。”乙原指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也含有治理的意思。
由于本义是“将乱丝理顺”,其中包含“杂乱”的含义,而后乱就出现了“动乱”、“不安全”、“不治”等引申义。
发展到楷书后简化,用左边舌和右边表示墙角的乚(háo)组合,表示在墙角摇唇鼓舌,散布谣言,制造混乱,便有了现在的简体字“乱”。
乐之卒章曰乱。如《论语》:“《关雎》之乱。”又古赋末皆有乱,总一赋之终,发其要指也。
水正绝流为乱,如《书·禹贡》:“乱于河。”《诗·大雅》:“涉渭为乱。”
忍:能也,形声字,从心,刃声。刀刃对于心敢于行,敢于止之能耐是忍之范式。本义: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忍耐、容忍,如《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忍也延伸指抑制、克制,如《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又如《诗·小雅》:“君子秉心,维其忍之。”
忍也指愿意、舍得,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忍为之下。”
忍也指狠心、忍心,如《诗·小雅·小弁》:“维其忍之。”又如《史记·项羽本纪》:“君王为人不忍。”
忍俊意为含笑。忍俊不禁意为:忍不住要笑出声。
忍也通“认”,指认识、识别,如《管子·大匡》:“夫国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
忍也是一种稀有姓氏,全国不到千人,《后汉书·西羌传》注云:“西羌大豪有此姓。望出西平。”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巧言说多了会乱了自己的德行,就像小事上不忍耐,就会扰乱了大的谋略一样。”
人一定要“直言”,也就是要说真话、实话,“巧言”说多了,就会扰乱自己的精神秩序,使其不稳。如果只是偶而不稳,品德尚存,但长期不稳就等于没有秩序,是品德被败坏了。
巧言最初只是乱德,久而久之,就有败德的后果。后面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巧言乱德”的类比。
大谋要有计划,而计划就是一种秩序;“小不忍”的“小”是没有预计、突然发生的枝节小事,这些小事,如去理会,便会扰乱大谋的秩序。
我们不但自己要少说“巧言”,听到巧言时要懂得分析判断,不能“漂”,否则也会乱。
要想成大事,要有大的定力,不能“躁”《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曹咎与司马欣
曹咎,秦朝九江郡海春县(今湖北蕲春县)人,后做了蕲县(今安徽宿州市附近)狱掾,也就是监狱长,与反秦分子项梁是好友,项梁犯法,被拘留在栎阳(战国时期曾是秦国国都,今陕西西安临潼北)狱中。
曹咎乃修书请求栎阳狱掾司马欣(程姓,司马氏、程国国君程伯休父的后裔)帮忙,从大牢里把项梁捞了出来。从此曹项关系更加密切了。
项梁、项羽起兵后,曹咎前来投奔,成为楚军将领,深得项氏家族信任。巨鹿之战后,曹咎又与已为秦军长史的司马欣取得联系,共同促成了章邯二十万秦军的投降。
灭秦后论功行赏,司马欣被项羽封为塞王,成为“三秦”之一,曹咎则爵封海春侯,官拜大司马,成为项羽账下大将。
曹咎虽然军事才能一般,但其对项羽的忠诚绝不比樊哙对刘邦的忠诚少半分,这是他的最大优点,也是项羽最看重的优点。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八月底,楚汉交战正炽,彭越的黄河游击队趁着楚后防空虚,突然发威,竟一举连下梁地外黄、睢阳等17座城池,使得荥阳、成皋前线的楚军,与首都彭城连通的交通要道——“三川东海道”被截断。
整个西楚国等于被拦腰打断,首尾不得相顾,项羽大惊,只得准备回军收复失地,但经过上次的经验,他学乖了,临走之前,特意找来了留守成皋的楚军总司令大司马曹咎,对他千交待万嘱咐道:“我兵一退去,汉王必复夺成皋。公当谨守之,即汉王欲挑战,慎勿与战,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
而刘邦在得知项羽领兵东去征讨彭越的消息后,大喜,立刻准备发兵反扑,由修武大举渡过黄河,插入荥阳与成皋之间。
荥阳的守将是楚军名将钟离眛,成皋的守将则是关系户曹咎,刘邦决定柿子先找软的捏,先将成皋城团团围住,并派偏师牵制住荥阳钟离眛。
汉军在城外连续五天数次挑战,曹咎坚守不出,甘当缩头乌龟;后来,汉军改变策略了,他们在城外日夜叫骂不止,各种骂人话层出不穷,极尽侮辱之能事,要多难听有多难听,曹咎又连续坚守了五天。
缩头乌龟不好当,被人骂的缩头乌龟更加不好当。曹咎不能忍,终于冲上城楼,与汉军对骂。
孔子曾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曹咎不知道是不是没学过这句话,关键时刻,陷入了刘邦给他设计的圈套。
刘邦与他手下诸将,大多是市井出身,吵架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对方主将现身,更加激发了他们绵绵不绝的创作热情。
结果,一场骂战下来,曹咎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他张口结舌,词穷大败。堂堂楚军大司马,不好好守城跑去跟敌人对骂,已经够丢人了,最后还骂输,这真是丢人丢到极点。
这个时候,只要能忍住,也没事,但是,曹咎又是个好面子的人,他决定出城与汉军决一死战,把面子讨回来。
当年,刘邦拜韩信为将后,韩信的处女作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塞王司马欣打得莫名其妙,随后司马欣被裹挟在汉军中西进彭城。
司马欣又在彭城大战中又临阵倒戈,回到项羽军中,从此与旧友曹咎一起,出任大司马府长史,成为曹咎的左膀右臂。
在这关键时刻,司马欣还是比较清醒,他表示:项王当初千交待万嘱咐,要我等谨守成皋,慎勿与汉王战,还请大司马三思。
然而曹咎实在忍不了了,根本不听司马欣的劝告。司马欣经过一番考虑过后,也觉得自己窝囊了一辈子,怎么也得雄起一回了,好好表现一下,让项羽刮目相看。因而最终还是和曹咎达成了一致。
谁曾想,楚军方下水,汉军已经发现他们,并攻了上来,于半渡而击之,大破楚军。兵败后的曹咎,带着满脸悔恨,自刎于汜水之畔。
同时自杀的,还有先为秦将,后降楚,再降汉,复投楚的三姓家奴司马欣。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学不好那就是东施效颦,为天下所笑。
汜水一战后,成皋楚兵已尽,刘邦随即率汉军进入成皋,将西楚储存在此的金银财货一缴而空,然后驻军广武(河南省荥阳县北),就近取用敖仓之粟补给军食,并进围楚将钟离昧于荥阳。
成皋城的沦陷,对楚军的打击是巨大的,积储在此的无数军资没了,山东第一大粮仓敖仓也被汉军夺了,后方的输粮管又被彭越、刘贾骚扰,楚军的后勤供给从此麻烦大了。
而没有足够的粮草军资,项羽别说攻灭刘邦,就算要继续跟汉军打持久战,亦不可得矣。
其实,项羽虽然失约,没能在十五日内赶回成皋,但只要曹咎坚守下去,汉军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搞定他。只要坚守一两个月,等项羽将彭越、刘贾的游击队彻底铲除,再回军与曹咎内外夹攻,汉军必败矣。
可惜,项羽随便选一个稍微稳重些的人都好,却偏偏要选曹咎来守城,此人明显是个冲动型的性格,适合冲锋陷阵,不适合执行坚守任务,吵架也不行。
项羽身为人主,却没有识人之明,可见,他最终败给了刘邦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