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期、你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认知能力
前面8节的回顾:
注意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付费其实是花钱捡便宜;
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可能是最大的枷锁;
活在未来才可能遇见财富;
自己先成为贵人才能不断遇到更多的贵人;
很可能1%之后都是落后;
为自己打造多维度的竞争力才是出路;
元认知能力是什么?元认知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
元认知能力是什么?所谓“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指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元认知能力”被激活时,你会很自然地产生类似以下“自问自答”的思考过程:
啊?之前我想的竟然是错的、不完整的、不周全的、不合理的、不知所以然的……
啊?原来是这样的啊!
啊?这道理其实挺简单的啊!之前我怎么竟然完全没有想到?
嗯!那我知道了,我现在开始应该这么想才对……
嗯?我怎么又不知不觉地被带回去了?明明已经学过的道理怎么就忘了应用呢?
唉!知易行难啊!哼!我就不信我搞不定!
好,解释完元认知能力是什么,那它到底有什么用呢?
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其实决定了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最终也只与元认知能力有关,其他的因素都是附属因素。
元认知能力从底层来看,起作用的方式事实上极其简单,其实就是这三个思考步骤:
第一步:哦,我原来是这么想的……
第二步:嗯?我这么想难道是不对的吗?
第三步:啊!我应该这么想才对……
元认知是应该锻炼、习得的一种技能。
所谓可以用来解放自己的“心智”,指的就是具备足够元认知能力的大脑。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在阅读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能注意到自己的思考与思路,时时刻刻都在对自己的思考与思路进行“反思”、“校验”、“修订”……当然最重要的是:“升级”,也就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核心。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最终也只与元认知能力有关,其他的都是附属因素”呢?答案很简单、很直接啊:
因为你的财富创造能力取决于你能给别人创造多少真正的价值。
你的创造,只有你自己觉得有价值的话,是几乎没有什么意义的,要有他人也认为有价值才可以,并且,“他人”的人数越多越好,“他人”的人数越多,你的创造价值越高——不是吗?
我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个订阅专栏的设计,背后的科学基础只不过是这样两个特别简单的事实:
第一,元认知能力是一个人可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
第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习得,还可以通过刻意训练长期持续发展。
那无以伦比的耐心必然来自于这么一个事实:我们知道我们想要改变的,能够改变的,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将来的自己。”
10期,有效提高元认知能力:刻意练习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提高这个元认知能力:
第一,坐享
第二,兴趣
第三,反思
坐享是一种简单、朴素、有效的“大脑体操”。这种刻意训练方式非常简单,你需要做的是一下几个步骤:
首先,你要找个计时器,定时 15 分钟以上(以后再慢慢加长);
接着,找一个让你感到舒服的姿势,刚开始的时候不一定要用不习惯的“正确姿势”,但最好“挺直脊背”;
然后,闭眼,当然有人即便睁眼也能做到;
好接下来,进行缓慢均匀地呼吸,呼吸时不一定要刻意控制,越自然越好;
最后,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呼吸上,别在乎自己走神了,发现自己走神就再回来。
刻意训练的重点,也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一点。那么,在当前的训练中,注意力集中的就是你的呼吸。
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恰恰是这种“ 不容易 ”,才是你整个刻意训练的核心。这种刻意训练方式使你的元认知能力被激活,然后你反复使用它去调整你的注意力,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一个地方。这个过程就像大脑肌肉的训练过程。你可以把“元认知能力”想象成大脑肌肉的一种。
坐享:不需要天赋异禀,这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古今中外的所有人,只要认真尝试,最终所有人都能做到。
坐享的意义:当你进入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处,却又不是用来思考的时候,你的大脑相当于被主动有意放松。因此有些原本相互并没有联系的脑细胞之间产生了一些“意外的联系”
坐享最重要、最核心的建议是:
坐享,是个现今已经被科学解释得很清楚的很简单很朴素的大脑体操,你没必要将它神秘化,自然而然地用就是了。
第二个方法是:兴趣。
虽然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但是,每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时,很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全神贯注其实是另外一种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很违背直觉的有效方法,也就是通过进入全神贯注状态而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全神贯注其实分为两种:主动的与被动的。被动的全神贯注大多数人经常体验,比如读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等,这种全神贯注其实来自于外部的控制。
大多数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感觉值得自己(主动去)“全神贯注”地做……我们这里说的全神贯注,其实是第二种,即“主动的全神贯注”。主动的全神贯注,相对于被动的,多出了至少一个维度:专注于提升某个特定的技能。
在主动的全神贯注地磨炼任何一项技能的时候,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而注意力全部用来去感受每一个感官的刺激,进而调整自己的每个动作,甚至每个意识与理解,最终达到比前一刻更好的地步。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皮层更多的沟回形成,更多的动作变成“下意识即可完成”的动作……直至结束的那一瞬间,得到彻底方式且“精力充沛”的元认知能力再一次被激活,这是个幸福感爆棚的过程。
我强烈建议你找到一个能磨炼自己某项技能的,能让自己迅速进入“主动的全神贯注状态”的兴趣。它是你提高元认知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甚至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三个刻意训练方法是:反思
所谓“日三省身”,并不是圣人才应该有的习惯——这几乎是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的最高效手段。所以,这应该是人人天天都要做的事情。
那么关于反思,做些什么呢?
每天花上十分钟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逻辑谬误?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又为什么走了那么个思路?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琢磨一下那些影响因素究竟有没有根基,有没有道理?
反思,不仅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刻意训练方式,也是调整情绪的根本。“我很生气”和“我知道我现在很生气”,这两者之间有这巨大的差异。
每一次认清情绪的来源,就是一次元认知能力获得锻炼的重大机会。每个人都一样,最终会发现,反思最多的,肯定是被情绪所左右之后的行为和决定。
”订阅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也从心理学的角度系统讲了“自证预言”,推荐你可以看看,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提高元认知能力。“
11期、万能钥匙——解决所有问题的通用方法论。
当你碰到一件很棘手很难解决的问题时,总是不知所措,面对问题急得跳脚却没法作出任何行动?
这个问题还能换个特别好的类比:
当你遇到一扇被锁着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显然不应该是只盯着锁头看,是吧?
如果锁孔里插着一把钥匙,那锁就等于是开着的,不是吗?之所以打不开那扇门,就是因为它是被锁上了的,而开那个锁所需要的钥匙,一定在别的什么地方啊!
一旦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在“只盯着问题本身进行思考”的时候,你就应该激活你的元认知能力,让它告诉自己:
不对,我得把我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因为解决方案肯定在其他地方……
万能钥匙应该怎么应用呢?举例:
一、谈恋爱
小男生最大的苦恼就是:
女生怎么就不能“就事论事”呢?
用A和B来代替上面所说的小男生和小女生,用X来代指A生气的原因。A 生气了,B 以为 A 是因为 X 而气恼,于是,就围绕着 X 这个话题反复解释、劝说、甚至哄逗……很遗憾,通常这么做很可能只能让 A 更恼火,更生气,为什么呢?把 A 想象成一扇被锁头 X 锁上了的门,你就知道了,B 只盯着 X 看,是不可能找到钥匙的,A 这扇门就是打不开的……并且,B 还要守规矩,不能砸门,不能踹门,不是吗?
到底打开锁头X的钥匙在哪里?刚才我就说了,我们要把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去其他地方找钥匙。而我当年是在心理学书籍里找到钥匙的:
对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来说,有些情绪是对立的,几乎完全不可能共存。比如,你几乎没办法既高兴又痛苦,既兴奋又低落,或者既感到无聊又感到有趣……
好,现在解决方案就相当地简单明了:
要是能让对方感到极度开心的话,TA 就没办法痛苦、生气、无聊、无奈……
遇到任何问题时,不要盯着问题本身看,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第二个例子,我自己是怎么用万能钥匙的吧。当年我写《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也是用这种“万能钥匙”。在别人盯着问题看的时候,我却能想明白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可等我想明白了,却发现时间不够用了。你看,这又是一个问题,是所有人都面临的问题。然后,仔细想想这貌似也没法通过“管理时间”解决啊!那怎么办?去别的地方找钥匙呗!
调用元认知能力把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持续思考,很快就找到了钥匙:
首先,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想办法做正确的事情;然后再想办法找正确的方式……哪怕做事的方式错了也无所谓,那毕竟是可以修正的;哪怕效率低下一点也可以接受,毕竟只要做了就有积累……
第三个案例:赚钱
敲黑板,这背后,还是那把“万能钥匙”在起作用:
别人都盯着钱看,我也觉得钱是个问题,但我觉得解决方案一定在其它的地方……最终,我认定能力更重要,所以盯着自己的能力看。是的,盯着自己的能力成长才是真正的“钥匙”啊。
“要关注价值而不是价格”,本质上和关注你的能力成长,把握好万能钥匙是一个道理……
我正在一点点变得更好……
12期、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坚持
“坚持”这个概念:
第一,你不需要坚持,因为骨子里不愿意的、需要坚持才行的事,基本你就不可能做好;
第二,不需要坚持就能持续做好事情的三个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方面,骨子里不愿意的、需要坚持才行的事,基本你就不可能做好。
你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你就真的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做成。不信你就试试,还是不信你就再试试。
不需要坚持就能持续做好事情的三个技巧分别是:
一念一世界,在开始做事情前,先为这件事赋予重大意义;
思考如果不做这件事,会有哪些负面意义;
通过社交进行学习。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只不过是一念之差,可实际上的价值差异,却是整个世界的差异。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每周跟你一起升级一个观念,就相当于带着几万人每星期都要穿越到下一个“平行世界”
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其他人需要坚持、需要努力才行的事情,在你的世界里,是“干脆停不下来的事儿”,是“谁不让我做我就跟谁急”的事儿。
第二个技巧,当你决定做某件事儿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赋予了它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思考清楚如果不做这件事,会有哪些负面意义。然后拿出一张纸去罗列,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去罗列以下三点:
如果我没有这项技能,那现在有什么事儿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没有机会?
在将来我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怎样的机会?
如果我最终仍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惨?
你不仅要罗列,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可以想象出来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写下来。相信我,这会“吓到”你的大脑,或者准确地说,是把那种你所需要的恐惧深深地埋进你的潜意识里面,然后它就会在很多时候自动工作了,催促你赶紧弄,否则它就焦虑,它就害怕,它就不安生。
第三个尤为重要的技巧——通过社交来学习,具体来说,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以及人群,尽量与他们共度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一对一交流,起码也要时刻关注他们。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是深刻啊。当你和拥有某项技能的人或人群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感受到那项技能其实是很自然的、很实用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13期、我是如何错过一次升级的:错过
生活中有些观念、有些事情真的很重要,但它们常常被我们错过。
第一,分享一段我的人生经历,我当初也曾错过一次重要升级;
第二,“感觉没关系”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
生活中有一些非常简单的道理:有些观念,你觉得跟自己有关,它也不一定会起作用;但反过来,若是你觉得和自己无关,那么它一定不会起作用。
生活中有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但它们要么太简单乃至于被我们轻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乃至于我们无法相信。但,最可能让我们错过的原因是我们虽然觉得那观念很有道理,但就是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我会强调“我的专栏,建议读者只字不差地阅读”,因为这个专栏是关于观念升级的,不是胡乱写写随便看看、娱乐一下消遣一下、你图个开心我得个高兴的东西。所以,我希望你听完音频的时候,再逐字阅读专栏里的文章,对你一定有帮助。不仅要“只字不差地阅读”,还要“反复阅读”,因为最底层的观念,常常披着“简单”的伪装,乃至于大多数人觉得无所谓,觉得自己已经理解。
我又用自己罕见、难得的亲身经历向你说明:最要命的是,很多重要观念会伪装成“让你感觉跟自己没有关系”,从而使你生生错过且不自知。于是,你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不仅反复读,还要先假定每个观念都跟你有巨大的关系,调动所有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若是被自己吸收之后,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14期、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
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注意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没有出现,即使它客观上是存在的,但人们主观上也不会有任何感知。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已,它是有生命的,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并且,它竟然可以做到这样一个奇迹,那就是它总能向你证明你是对的,即便是在你错得离谱的情况下。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压根就不应该知道似的”那样存在,如果你知道了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原本早就应该知道了似的”那样继续发展,神奇不?
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你若是个好人,这世界就对你好一点;你若是个坏人,这世界就对你坏一点。
概念叫做“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这个世界并不是仅仅由没有灵魂的物质构成的,这世界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是无数有生命、有灵魂的人,于是这个世界也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它能感知到你,你也应该能够感知到它。
每个刚刚降临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无善无恶的灵魂,或者说是不知善恶的灵魂,善与恶,最终都是习得的,每一个善恶的选择,一方面塑造了自己,与此同时又塑造了自己存在的世界,于是,那个有生命的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是善是恶,其实是那个人自我选择的镜像而已。
你生活在你自己的世界里,那样的导师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啊。他们那样的人不善待他们自己的世界,你可不一样,你要学会善待自己的世界,不是吗?
15期、抱怨,也就是你最应该彻底戒掉的恶习。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感觉“全世界的负能量都凝聚在他身上了”,可我竟然惊讶地发现,自己也在“自然而然”地发出一些抱怨——我被自己“被同化”了的这个事实吓到了。于是我赶紧起身结账,客客气气地送走那位同学,决心再也不跟他们打任何交道了。
我下定决心,从此之后,再也不向任何人抱怨任何事情了——这个决定很重要,重要到我认为这个决定在之后的日子里确定无疑地重塑了我的大脑。
我从金光身上所学到的:任何时候,都不向任何人抱怨任何事情。
所谓的抱怨,只是无能、无奈的表现而已。
当我们遇到麻烦,遇到不顺利的时候,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承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抱怨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因为它只能用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无能和自己的无奈而已。
不向别人抱怨,并不是基于自己内心的骄傲,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是基于自己的能力与坚韧:面对麻烦,能解决就去解决,这是能力;面对麻烦,不能解决就承受,这是坚韧。
之所以要彻底戒掉抱怨的恶习,是因为它只是无能、无奈的表现,唯有不抱怨才是基于自己的能力和坚韧的表现。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坚决不抱怨不仅成了我自己一直坚持的原则,在其后的许多年里,它甚至成了我选择朋友的最重要原则:只要我发现谁在抱怨,就说明过去我选错了……
抱怨的害处,并不仅仅在于浪费时间,也不仅仅在于那样会暴露自己的无能;它真正的害处在于,它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
心理学家早就知道这事儿,并且详细地论述过:说话,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自证预言)
16、别人的好,因为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
人大抵上要经历这么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不好,你也不好
第二个阶段:我不好,但是你挺好的
第三个阶段:我挺好的,但是你不好
第四个阶段: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围绕着这四个阶段,我想要告诉你3点:
绝大多数人总是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反复穿梭,也就是要么我好你不好;要么我不好,你挺好。
第四个阶段极其美好,但要到达却难上加难。
主动应用元认知能力,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才是唯一靠谱的方法论。
再说一遍,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对,就是加上一个“的”字,我们就可能更容易看清根源。
你看,“见不得别人好”。这里的“好”是整个状态,包括“变得更好”。
而“见不得别人的好”,说的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处,好的地方”。虽然对方有不好的地方,但他同时也有好的地方。
但是因为有那些不好的地方,所以好的地方完全被否定被掩盖,就是我们说的“见不得别人的好”。
加上一个“的”字,我们的注意力所处的地方就不同了——我的意思是说,别人不好的地方就不好罢,但我们应该有能力看到别人的好的地方——很多时候,你会发现,那些优点、那些好处,只不过是被我们自己的“有色眼镜”掩盖了而已,无论我们自己是否看到,它们都存在于那里,它们就是在发挥它们的作用。
处于第二和第三种状态的人,因为见不得别人的好,所以总是错放他们的注意力。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双重标准:
看别人的时候,注意的是「错」与「不好」;
看自己的时候,注意的是「对」与「好」或者「更好」……
第一点,绝大多数人都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反复穿梭的根源在于:他们见不得别人的好。
第二点,想要达到第四个阶段“我挺好,你也挺好”很困难,可一旦达到这个阶段,又是极其美好的事……
可能的解释是这样的:
你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才可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
敲黑板,关键就在于这里:
无论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这是我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事实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要想达到第四阶段,确实是难上加难。然而,只有到了第四个阶段,才会知道第四个阶段的惊人之好……
你竟然可以从那些“原本你可能讨厌的人”的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更为惊人的是,由于你能更多地、不断地看到别人的好,你所身处的世界的的确确比原来要美好太多了……
每当你发现自己正处于第二个阶段,或者第三个阶段,或者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穿梭的时候,启动你的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
不对……
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之上;
我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错」与「不好」之上;
若是我有空闲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人哪儿做对了?哪儿做得很好?以便我能吸收经验,获得成长?
总有些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比较,最终发现当下的自己就是不够OK,这时就要启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 我们是活在未来的人,所以,即便是要比较,也应该比较未来,而不是当下……
我们当下的任务其实只有一个:成长——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其实是无论如何都不怕比较将来的……
这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几乎是唯一靠谱的方法论——绝大多数人都还在“尚未被这个世界认可”的状态,所以,仅凭“心态”是不可能调整明白的,“修养”这东西,又不是想想就有的,所以,若是真的有工具,那只能是我们的那个“我们原本都不知道它存在”的,靠我们自己“不断刻意训练”才逐步获得逐步加强的「元认知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