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微信阅读要收费了,才意识到有许多习惯隐藏在我骨子里,猛然才发现,自己竟不习惯对知识成果,专业服务付费,只求最廉价的获得,潜意识里知识就是应该共享,无论源头在哪儿,所有东西都是公众的最好。
为什么不尊重别人的知识成果?让成果被无限复制、山寨,甚至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当知识成果开始收费以后可能一大堆伪学者或许又会开始贩卖“假药”吧。
我好像也习惯了对知识的免费使用,找不到免费资源就会发狂的在互联网搜索,可是,当自己去创造才会发现一切成果是多么来之不易,而盗用是多么可耻。
那么微信阅读也开始付费后,这一切又会回到挑选商品一样的选择性命题,值与不值。所有出售的阅读会开始包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是多么值得购买,促进销量,严重的商业化未免失去知识成果传播的纯朴性,而过于纯朴的东西又是不利于传播局限性太强。
想到这里归结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太穷,骨子里流着中国人节俭的病。穷的连温饱都不易解决,什么钱都不舍得,存一辈子的钱不是留给后人挥霍就是带进土里。习惯了除衣食住行外其他所有消费都是不值得的观念,毕竟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最大,也难怪餐馆开了一家又一家生意永远那么好。也习惯了便宜才是王道,哪怕退而求其次,选择不好的东西,达不到要求的,粗制滥造的,尽管也不是说贵的就一定好或许也是商家的品牌洗脑术超强。
究其缘由?是的,应该是我缺心眼,缺心眼可不好办,没有美的心,没有美的眼,这个整容是整不来的,因为从小我就缺少美学教育,缺少个性,没有洞见,人云亦云,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看透现象的本质,最终被牵着鼻子走。
说付费又跑偏了,原来我不愿意付费是有这么大毛病,要治说难也难,要易也易,首先让自己有意识的体会他人创造过程的艰辛可能就有掏钱的欲望了。
为真正的知识成果付费,保护知识成果,肯定那些真正在思考创造的人的价值,中国制造精品很少,可是,精品都是源于最微小的创作呀!最微小却也最易消亡,当多数人都有意识的去肯定和支持时或许风气和习惯就又大不相同了吧。
互联网时代是个有意思的时代,所有人都有机会低成本传播文章、创作,把个人的手工艺变现,大家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也会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过,这个想法很美好而已。
阅读付费是保护成果的一种手段罢了,最终目的却不在这里吧,而究竟是收费还是不收费完全取决于创造成果的人,有时收费是为了挣钱,有时也是迫不得已的防盗锁。付不付费千千万万的创造者都在那里。(我好像看见路上有千万的军队奔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