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2
我在前几年读过了凡四训,感觉文字真诚感人,令我受益匪浅,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以了凡为榜样认真做人和做事。我记得我当时还购买了功过格,用以记录平时的功过,激励自己也逆天改命。事实上,我还是执行的不到位,前天和玄华姐交流后,我才知道我其实与了凡先生相去甚远,说是修行了好多年,其实还没有入门。
昨天把《立命之学》读完,我感觉仍然有很大的收获。立命之学主要是讲了凡先生的一生经历(从相信定数,到修行改命的过程)。起初了凡先生因为家庭困境学医,后得遇孔先生(邵雍皇极数的传人),他占卜并告知了凡有考取功名的命数。在孔先生的启发下,了凡先生开始读书考取功名。由于了凡先生的考试经历和官场经历完全被孔先生算准,他也因此迷信天命和定数,也因此淡泊而无所求。了凡先生被选拔入京国子监读书的学子,他在北京停留了一年。在这一年里,他终日静坐,无所事事。
幸运的是,了凡先生遇到困惑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只是带着这个疑问,他去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希望获得云谷禅师的点化。其实,好多人不能成为圣人就是妄念不断,了凡先生能够在云谷禅师前静坐三日不起妄念,可见其静坐的功夫还是比较深的。但是他的不起妄念是消极的,他认为命数一定,升起妄念没有任何意义。云谷禅师也因此开导他,“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能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也就是说,了凡先生为命数所拘,心不能转物,不能有丝毫的动弹,是标准的凡夫。云谷禅师进一步引导了凡先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六祖坛经,行由品中也有相关描述,自心是佛,外无一物能建立;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就是福田。)反之,徒向外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内外双失,故无益。
云谷禅师进而引导了凡先生,让了凡先生自己反省,是否应得科第和生子?这进一步使了凡先生认识到他自身作的不足,如富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值心直行,轻言妄谈。以上薄福之项岂能中科第。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 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 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云谷禅师进而引导了凡先生要明白命数是可以改变的。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并要求他: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超越命数的义理再生之身)。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则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感通于天)。要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同时力行善事要做到无为,“善欲人见,不是真善”,若为名利而行善,则又落于执着。
了凡先生相信云谷禅师的开示。并认真去执行。1、忏悔: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2、发愿: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3、执行: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功过格从现世出发,认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4、持准提咒。5、修习云谷禅师所传符篆。(符篆类似于现代的书法,通过书写有利于培养人的专注力,万缘放下,一尘不起。该方法又比书法的境界高的多,容易进入先天境界!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6、修的要求:修(从身、口、意三个方面出发),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即断除妄想、分别、执着,恢复我们的真心本性,这才是真正求学问道的态度。能够做到这些程度才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才是理解了真正的立命之学。
了凡先生执行后的效应和反省。效应:能够敬畏天地鬼神;遇到有人憎我毁我,也能够安然地宽容、接受。突破了命数,仕途上中了举人、进士(得到神人点化,有了更快做善事的方法)、求子成功(由于诚心发愿,立时得到感应,三千愿还没有圆满,第二年就生了儿子)。反省: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了凡先生对后生的告诫: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