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1

在蜀地烟雨的笼罩下,杜甫草堂宛如一颗镶嵌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静静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世人常问,杜甫何以选择此地作为避风港?是因贬谪流放,还是迫于战乱逃亡?答案藏在安史之乱的烽烟里——当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入蜀地,这片被李白誉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土地,因地势险要而成为乱世中的孤岛。

但真正让杜甫驻足的,是这里温暖的人情。剑南节度使严武,这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不仅是杜甫的挚友,更是他生命中的守护神。严武的宅邸中,两人常以诗酒论天下,严武的庇护让杜甫在乱世中寻得一方安宁。而杜甫的表弟王师,这位在锦官城经商的商人,总在月明星稀时送来米粮布帛。更有高适,时任成都刺史的诗人,与杜甫把酒言欢,在浣花溪畔留下无数唱和之作。

浣花溪畔的茅草屋,因一卷诗稿而名垂青史。那日秋风卷走屋上三重茅,杜甫却提笔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这方寸草堂,见证了诗人从个人悲欢到心系苍生的蜕变。安史之乱的七年里,中原大地从五千万生灵凋零至一千七百万,饿殍遍野的惨状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的笔尖流淌出的不仅是诗句,更是一个文人用生命丈量时代的勇气。

如今,草堂的竹影依然摇曳着盛唐的风骨。每年清明,成群的学子捧着诗卷前来,在茅屋前默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职人员在此重温"致君尧舜上"的理想。这座用诗歌筑起的纪念碑,早已超越地理坐标的意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图谱中永恒的坐标——当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洪流相遇,总有人选择用文字点燃黑暗中的星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杜甫,字子美,他也自称少陵野老。我们之前讲过,文学意义上的盛唐是由诗仙李白的前半生和诗圣杜甫的后半生共同组成的。李...
    蘭亦安阅读 975评论 0 1
  • 一、少年壮志:诗礼传家的名门之后 1.1 簪缨世家:杜氏家族的文化底蕴 公元712年2月12日,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福星高照幸运星阅读 2,823评论 0 6
  • 本期分享 成都的浣花溪和草堂以及亲朋故旧和淳朴的成都父老以最大的温情和善意给了在离乱中漂泊的杜甫一段难得的安...
    诗书优游的百合阅读 6,725评论 0 0
  • 一、杜甫的家世与出身 杜甫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 父系 ①杜甫远祖是晋代的杜预,京兆杜陵人,他文...
    罗利莎阅读 10,689评论 0 0
  • 文/沈周霄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公元712年降生于河南巩县的南瑶湾村。因曾长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时被节度使严...
    半夏简居阅读 4,51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