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篇》学习之本周复习之一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凡十四章,共863字。《季氏篇》谈什么?
关于本篇主旨可以理解为:从为“相”的角度,来论述如何以君子的标准指导个人修行。儒者的传统职业是“相”,因此,本篇从“相”的视角,指示君子如何修身、如何入仕从正,从而能够安身立命乃至治囗安邦。
结合《为正篇第二》和《子路篇第十三》,讲为正以德,上位者应具备的君子人格以及实现方式,以及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正人先正己。那么,《季氏篇》中冉有和子路都是正事科代表,孔子则从“季氏伐颛臾”这个时事开始讲,围绕修身治囗展开,从养德崇礼等方面开始做起提升君子人格。
本篇第一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定的历史时代背景,“季氏伐颛臾”,剖析了原因、后果、解决办法等,重点强调了在这样的无道之世,作为从正者应该怎么做。
第一章: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意思是,季氏将兴兵攻伐颛臾。冉有季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将向颛臾用兵了。”孔子说:“求呀!这怕是你的过失吧!那颛臾,从前先王封它为东蒙山之主,而且在鲁囗的封域之内,这是鲁囗的社稷之臣呀,为何要伐它呢?”冉有说:“我们那先生要伐它,我们两人都不主张呀。”先生说:“求呀!从前周任说过,先量你的能力来就你的职位,若力不能任,便该辞去。就如一相瞽者,倘瞽者临危不抱持,颠跌不搀扶,还用这相者做什么呢?况且你的话实在错了。老虎野牛从笼子中跑出来,龟和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失呀!”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完备,而又离费甚近,若目前不取,将留为后代子孙之忧。”先生说:“求呀!君子正是嫉恨那些不肯实说自己要那样做而偏要另造一套说法的。我听说过,一个囗或者有封地之大夫家,不要愁贫乏,只愁财富不均。不要愁民户寡少,只愁其不相安。财富均了,便没有所谓贫。大家能和睦,便没有所谓寡。大家能安,也就没有倾覆之祸了。如果这样,还有远方人不服,就更要修自己文德招来他。来了,便设法安顿他们。现在你们两人,帮助季氏,远方人不服,你们无法招来,一囗之民心都弄到分崩离析的地步了,你们不能好好把守,却在谋划在囗内动干戈,吾怕季孙氏所应忧虑的并不在颛臾,而是在我们囗君的门屏之内呀!”
《季氏篇第十六》和上论《雍也篇第六》有互相呼应的关系,“雍”代表进业之用,季氏讲了治囗.理正佐相之道,也和《为正》《子路》相互交集。从前后文看,本篇标题为季氏,之前的标题是卫灵公,之后是阳货,再后是微子,分别是囗君、权臣、家臣、逸民,可见论语的编排可能也有考虑。
季氏篇,从伐颛臾开篇,围绕佐相论述,强调了礼乐治囗,才能“危而持,颠而扶”。为相在于修身、交友,通过正反对比、损益分析,种种弊病在于不知天命、不知敬畏。要知天命,便是智仁勇三达道,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知耻近勇,都不离学、行、礼,才能触碰圣人的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