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在困顿中再撑一撑,在绝望里再熬一熬,命运也许就会截然不同。
建议不要讲疗愈,疗愈是疗愈不完的。其实是一个改善亲子关系的过程,最好不要说成像是治病的过程。而且孩子也不是什么面具模式,只是她目前对你还有提防,而且还处在不够爱自己,放不开自己的阶段。她现在是正在重新学习爱自己的过程。她本来是爱自己的,婴儿的时候,她纯然的爱自己,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渗透,变得越来越不爱自己了。因此,现在是你们一起来重新学习爱自己的过程,我觉得这样定义会比较好。
你太在意她的反应了。太不爱自己了。不爱自己就容易将责任归咎他人,将自己的不幸福推到别人身上。看得出来从小你对孩子是有比较强的控制欲的,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不符合自己的就抗拒,怪罪。以前是想要掌控孩子的行为,现在是想要掌控她的情绪。管太多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你看不惯孩子,这个是你们关系不好的根源。你希望吃云吞面,也希望孩子喜欢。你不要粉色裙子,也不想孩子要。让孩子跟你在一起无法做自己,难受,关系又如何能好转。为何不带感赏看待孩子的喜欢呢?孩子喜欢的,一定就是能打动她,让她感觉怦然心动的。何不感赏这些东西给孩子带来的喜悦呢?即便你不喜欢,但是它能给孩子带来喜悦啊。这也是有价值的呀。
不要小看你的孩子,他如果按照你认为正确的去做,顶多只能实现你可以想象的成就。但是如果按照他的内在本体的指引,他能实相让你无法想象的成就。你要考虑,你有限的视角,很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因此还是不要过多的干预,多想他的好,他就会越来越好,超乎你想象。
谢谢锦明老师!
今天练车的时候和一位姐姐在聊天,她的孩子大学毕业现在已经工作了,大姐说起来她孩子在高三那一年,到最后一模二模考试的时候特别紧张,一考试就脸色发白,心跳加速,以至于有时候都不能参加考试。这个应该是内因和外因都有关系吧,一方面是孩子本身对自己就有要求,另外一方面外部的环境,学校,老师,还有家长。最后家里人不再给她任何压力,只盼望着高考顺利参加就行。最终如愿高考正常参加,分数出来后,这时妈妈觉得孩子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建议要不再复读一年。结果家里人和孩子都不同意,直接上了大学,现在的工作很好。大姐说,如今再看我当时有点小贪心了,孩子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呀!多亏了家里人的阻止。
是呀,父母在孩子们身心健康时就希望她们的外在附加方面更优秀。常常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激励,话是没错,可是正如许多优秀的教育方法,它并不适用于每个孩子。当孩子们的心舒展了,当父母的爱不带有功利心了,是不是相处就更融洽和谐,孩子们的潜能更容易被激发呢?
不过也不是说,孩子们一点苦也不用吃,一帆风顺也许是好多人都喜欢的事情,可是经历过挫折,艰辛的过程,当品尝上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就喜悦,当下那会儿的甜一定分外甜蜜。
换位思考彼此之间多体谅,包容,那我们收获的一定是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