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她断气时,从生物学上她死了。
第二次是她下葬时,人们来参加她的葬礼,怀念她的一生,在社会上她死了。
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她的人,把她忘记了,那时候她才真正地死了。从此不会有人知道她来过这个世界。
清明节,便是一个直面死亡的节日,是纪念逝者的节日。
死亡,带走了生命,但是带不走她在儿孙们心里的痕迹,带不走她对儿孙们生活的影响力。她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她的儿孙们的心里,活在在乎她的儿孙们的记忆里。“记得”是一种能量。
清明节因“记得”而有意义,既让人看到生命的无常与短暂,也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形式。
“死亡”这个话题大家比较忌讳,可为什么我们却有这一个节日,专门停下来直面死亡,追忆亲人,甚至思考死亡,思考生命。
生与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知道会死,更要珍惜当下的生;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
人在小时候是一个处于生长、成长为主题的人生阶段。
而到中年的时候,向前看,向后看,发现不仅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而且发觉人到中年,一半生,一半死!明白自己的来龙去脉,既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知道自己终向哪里去,知道了人生什么阶段做什么事。
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或者经历了亲人的生死离别,以及人生动荡的人或许更能体会到清明节这一个直面死亡的节日存在的意义。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且素有祭祖扫墓之习俗。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祭祖的重要性仅次于祭天。
《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
清明节祭祀祖先,缅怀先人,同时深刻地提醒着人们“慎终追远”、“不忘本”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教人不忘根本,更是为了启发后人敬孝之心。
懂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才能积累深厚的福德,正如树木有根才能长出枝叶花果,江河有源头才能形成滚滚长流。
同样的道理,祖宗是我们的根源,我们有祖宗的德荫,才能有今日的美好环境与健全身心,因此要谨记祖宗的家训与恩德。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从某种角度来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感恩祖先给予我们血脉,感恩父母给了我们这条命。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
不知道去往哪里的背后,
也是逐渐忘记了我们来自哪里,
忘记了生命的来处。
当我们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从哪来、可以回哪去时,在清明节回老家,为生前曾经疼惜照顾过自己的长辈扫墓,能唤醒内心埋藏的情感,甚至让人记起自己的来处,记起自己的祖辈。
清明扫墓,站在这里,能更深刻体悟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从哪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我们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我们的生命源自祖先。
从心理学上说,
链接祖先的能量,我们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
获得祖先的祝福,我们更容易幸福。
匆忙的我们,
平时无暇顾及这层,清明这个特别的节日,
给了我们一个宝贵机会与特殊时刻,
去链接我们的祖先,
去获得生命的纵深关照与思考,
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调整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这会让我们有所醒悟,有所调整。
头顶三尺有神明,儿孙心里留祖宗。
清明缅怀不忘本,慰天慰地慰己身!
清明扫墓向祖先汇报这一年的情况,告慰祖先是否儿孙满堂,家族兴旺。自省是否走正道,使祖先在天之灵能安心安息。
其本质是自省自悟并自律,
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释放,潜意识的自我寻找。
在这一天,尽情释放所有的感受,
让情绪得到宣泄,
排解压抑已久的痛楚和悲伤。
但是过了这一天,依然要回归生活轨道,
生活得好,才是对故人最好的怀念。
扫墓祭祖不仅有慎终追远,还有孝道传承及生命教育的意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注重孝道,而扫墓又是和孝道相挂钩的,扫墓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
清明节带着孩子一起回老家扫墓祭拜,让抽象的生命教育变得具体深刻,且有人情味。
平时言传身教,传习孝道,而清明祭祖让小孩慢慢体悟和知晓了血脉的延续,懂得了生命一代代传承的使命,体味了责任、礼仪和感恩,这比言传一百遍更有效。
潜移默化、身体力行之中,小小年纪的他,慢慢领会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获得生命传承的意义。
清明扫墓除了慎终追远、孝道传承、生命教育的意义,还有敦亲睦族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平时各回各家,住到不同城市。是共同的长辈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通过新年、寿宴、传统节日等方式。
而祭祀扫墓,则是长辈离世后,族群亲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
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通过清明扫墓祭祖等活动,祭拜共同的祖先,加深家庭、宗族的血脉相连之情,有助于增加家族成员的归属感、团结心,和睦相处维护宗族整体的良好形象,甚至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因此,清明扫墓具有敦亲睦族的意义。
清明节既是传统祭祖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这气清景明的节气与家人一起亲近自然、踏青赏春、疏肝理气,符合顺时养生之道。
在这气清景明的节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春种,符合植物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
清明节融汇了自然节气与人文习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到此,不得不感慨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设定了这么一个清明节,不仅借由清明扫墓让后人慎终追远、传承孝道、生命教育、敦亲睦族,还顺应了自然节气规律让后人亲近自然、踏青赏春、春耕春种,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不因祭祀过于悲伤,也不因春景荒于嬉。
我们不应过度沉溺于过去,徒增悲伤,我们要继往开来,寄托逝者的希望与意志,努力地生活。
叩拜先人之后,我们应该更加奋发,更加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