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许鞍华导演是为数不多的优秀女导演之一,同时也是我所喜欢的不多的导演之一,她的电影往往都带有浓重的香港特色。特别善于通过小人物来向观众展现一幅最真实最有血肉的香港普通人的生活,这也可以说是有她浓烈的个人色彩在里面。
我看过许鞍华导演的大部分作品,她偏爱使用灰色冷清的色调来勾勒画面,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色彩下的香港反而让我觉得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人物的性格还是周遭环境都在这样的冷色系下栩栩如生。
她从来不会去刻意渲染些什么,似乎在她的作品中也看不到太多的波澜起伏,总是简简单单、平铺直叙的讲述一段故事、一个或者一群人物。她只是把她想表达出来的画面、言语通过一帧帧的电影桥段描绘出来,至于观众如何理解她很少会去刻意的引导甚至绑架。
但是这样的描绘刻画对于观众来说却不会感到无聊,虽然没有高潮,但一直缓缓道来的方式却也有着异常的吸引力。于无声处直抒胸臆,直到片尾曲响起时才发觉不知何时已流下两行泪,依然没有过分的悲伤却总感觉心口缺失了块儿。每个人感动或者感悟的落脚点不一样,却都感觉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
02
这部带着主旋律的《明月几时有》在看之前有些担心,看完之后觉得担心并非是多余的。同样的色调、同样的叙述手法,将这个回忆录般的故事铺展开来,同样无声,可是第一次看完一部电影有点茫然,不知该如何评定。
如果说这部电影不好,我真替导演和演员叫冤!
叶德娴一如既往的良好发挥,将一个乱世中外在自私内里善良正义的母亲刻画的淋漓尽致,最后突如其来的一颗子弹意料之中却让人感到揪心的疼;
彭于晏颜值、演技的双重在线,外加一点俏皮让整部电影多了些许惊喜和明媚;
霍建华的隐忍睿智,以及最后无镜头的一枪子弹夺去其性命同样意料之中却让人唏嘘;
更值得称赞的是周迅,在宪兵总队外决定放弃营救母亲时的那一段演绎,从开始的对大局的理智分析,到假装的豁达明白,到眼睛中强忍泪水(一起看的同事不止一次在赞叹周迅的眼睛真美),到悲伤压制不住从脸上溢出,到摇摆逃离现场,到最后整个情绪的爆发蹲地痛哭,实在惊艳;
不得不提的一处是关于营救叶德娴饰演的母亲那一桥段,我对身旁的同事说,真不懂为什么每次为了营救一个人总要死那么多人,值得吗?在我们以为故事会俗套的进行时,却意外的放弃了营救,不知道是否是创作者需要表达出光明的追求总有人要牺牲的意思,这一点也让人惊讶但总感觉哪里不对!
03
可是以上这一切依然无法让我在看完后说它是一部好电影。
全集太过生硬的点题“明月几时有”、不断重复胜利终将属于正义的人们,生怕观众不知道明月代表着家代表着胜利,生怕观众无法明白明月几时有的无奈与对胜利的无限渴望,生怕观众不知道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另外真心看完不知道主线在哪里,明月?可是为何一次次的从一个日本高级军官嘴中说出这一句话,难不成他想家了?那他回日本啊,香港顿时解放了。
最开始的一段是营救文人行动,我可以理解,想要表达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保留住文化的种子,就可以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包括后来周迅饰演的方兰印刷传单分发给普通群众,让大家始终保持一轮明月照我心,我都很能理解。
可是。。。。。。
可是怎么就突然变成了烂俗的地下党、游击队传递鸡毛信然后被捕的故事,这一切转折只是梁家辉饰演的幸存者的回忆转变?主角内容一下从文人墨客茅盾、邹韬奋等逃离戕害变成了他的老师的地下党工作故事?
这转折太过生硬与无趣,以至于身边同事看完说,这部电影不如直接在茅盾之流逃离香港的过程中,穿越树林时一时兴起唱起的歌声中结束算了!
04
明月几时有,绝对不是一部烂片,但是许鞍华导演这部主旋律电影即使结尾有她本人出镜也实在让我喜欢不起来!因为同样宛若一杯白开水似的故事叙述,这部电影即使在看完之后依然如同喝了一杯白开水,这样就太过无味了。
一部电影,演员的演技很重要,但是像《明月几时有》这样只有演员的演技也远远不够。因为在我观影结束后脑海中只有演员片段式的画面演绎,印象中只有几个镜头却早已忘了故事本身讲的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