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揣摩人心 权衡利弊
小贾同志感觉自己生病了,于是就干脆辞职了。为什么不请病假一定要辞职呢?书里没表,我猜是因为贾诩不care这份工作,至少从他后面表现看来,他身体倍棒,活的蛮长,当然这是后话。
辞职的小贾打着包袱就回家了,急着回家过年,所以日夜赶路,甚至冒险抄小路。果不其然,有一天就从树林里跳出几个贼人,只见那贼人晃动着大刀片子叫道: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哼哼,留下买路财。”
念完台词毕,三下五除二就把贾诩等行人给捆了。没错,这是遇到绑票抢劫的了。绑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绑匪还是氐人,也就是异邦人。如果说遇到绑票是九死一生,那么遇到异邦人绑票就基本上十死无生了。因为他们很有个性,一不高兴就撕拉撕拉的撕票。
假设贾诩这个时候被撕了,那历史可能会改写。恨就恨在绑匪没交智商税。这时候我就会想,如果贾诩给绑匪来一场跨年演讲,比如时间的朋友,我估计结局铁定是要被撕了的。但是贾诩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让这帮异族人讲规矩了。
只见他清了清喉咙,不慌不忙的说:“猜猜我是谁?”
这话问的绑匪一脸懵圈。于是小贾又和蔼可亲,风轻云淡的说了一句话:“出门无非就是求财,最讨厌你们这些动不动就动刀动枪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
绑匪说:“少废话,你是谁?”
小贾说:“虽然我爸不叫李刚,也不是李双江,我手里没有冲锋枪,但我外公姓段,段太尉。”
这世上本来没有规矩,但是被人揍多了,就有了规矩。这世上本来没有老大,但是喜欢揍人,就成了老大。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很显然这群异族人被姓段的揍的不轻。听完贾诩的回答,异族人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被这位段太尉胖揍的场景,于是心一横,腿一软,嘴一硬说:“其他人撕了,这小子放了。”
贾诩就这么把异族人给忽悠了,连发票都没开。陈寿的历史写到这里就为异邦人抱不平了:贾诩这个骗纸,他外公啥时候改姓段了?
每个人都希望能改变历史,贾诩也不例外。史书记载贾诩“少时人莫知”很显然名不见经传的贾诩想出名,很难。所以他也会彷徨,也会挣扎。于是他立志做一个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脱离高级趣味的人。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立场不同”贾诩如是想。
于是他积极踊跃的投入到了董卓的怀抱。
要知道对于三国群雄而言,这件事情其实很low,就好比现如今你说你要积极的投入到实业创业大潮中去,互联网创业者就笑了:俗炮,你看我随便倒腾个产品,估值几个亿,你看我都在做资本运作,你看我的数据多漂亮,你还做实业,太out了。
我猜贾诩投靠董卓的确是主动的,因为他就是普通人。相较于其他人而言,贾诩的传记少了一段描述,他爸是谁、他爷爷是谁、他祖宗是谁?没有牛逼背景贾诩的生世注定了他没有太多的选择性,不能像袁术、袁绍、曹操那么任性。
生逢乱世,工作难找啊,董卓虽然人品差点,但好歹也是老板。再者他的做法很可能是想打那些不屑者的鄙夷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就好比那些鼓吹互联网泡沫的,迟早会被打一记清脆悦耳的耳光。
因为这个时代,你压根就不知道你真正的对手是谁,躲在哪里。
说完这个,我们就好理解下面的故事了。不久之后董卓倒了。
从董卓死的那一刹那,每个人的心里都闪现了一个念头:原来皇帝是人,而我也是人。
董卓的死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其中也包括贾诩,因为他又失业。
董氏集团的轰然倒塌,所有人都觉得故事结束了,比如李傕、郭汜等企业高管,他们打算做个资产清算,然后带着金银细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打好包袱的二人乘着夜色静悄悄离开皇城、神不知鬼不觉,他们计划就这么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与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
只是有一人不答应,此人正是贾诩。
他拉住了他们,接着说了惊世骇俗,耸人听闻的一段话:“啧啧,就你们两贼眉鼠眼的还想跑,现在全世界都在通缉你们呢,一个看门老头就能抓到你们。”
李傕就说了:“事到如今,也是没办法。”
贾诩轻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光碟,
上面赫然四个鎏金大字:一路向西。李傕恍然大悟,心道贾诩果然有良心,怕我连夜困顿,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赠我如此良品,甚是欣慰,忙伸手去接。
贾诩说:“你们一路向西,聚拢士兵,杀向长安,为董老板报仇,打着朝廷的旗号,就是为国家鞠躬尽瘁,算是进忠了。”
李傕说:“要是打不过呢?”
贾诩说:“打不过,到时候再跑也不迟。”
此计进可攻,退可守,堪称一绝。连阿信这样的人都看出妙处,带兵打仗的李傕自然也看出来了,于是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当讨董军团的吕布和李肃以为故事已经结束了,正吃着火锅唱着歌,开庆功大会时,突然李傕带兵杀个回马枪,打的他们措手不及,结局你懂的。
自此,天下大乱!
之前有一点我搞错了。当李傕事后给贾诩好处的时候,贾诩的确是拒绝了而且还说了漂亮话,但是后来干脆让他做尚书,拜为光禄大夫,贾诩是欣然接受的,所以一个让天下大乱的人,叫他毒士一点不为过。
成为尚书之后的贾诩生活怎么样呢?很不好。李傕对贾诩的态度很耐人寻味“亲而惮之”,也就是说既亲切却又畏惧。混职场的有一条大忌就是由于能力太强,让领导惦记上了。其实有很多人问过阿信这个问题,跟领导关系处理不好怎么办?
我告诉你贾诩同学的方法。很简单,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贾诩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知道他随后又投靠了段煨,但不久又跟了张绣,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世上的领导总是狡猾狡猾的,一不小心就会被算计,恰巧段煨就是这样的人。由于篇幅问题,最后就讲讲他在张绣手底下施展的一套谋略吧。
牛人不一定好财,但一定好色,比如曹操。果不其然,曹操在忙着开疆辟土的时候,顺带把张绣的婶婶给睡了。这让张绣不高兴了,后果很严重,于是两军交战,这次张绣还找了外援,准备联合刘表死磕曹操。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军交战摩拳擦掌,正打算大干一场的张绣第二天站在城楼上一看,我擦,人呢?对手一夜消失无踪,哼哼,曹操果然浪得虚名。
于是张绣点将列兵,准备向曹操直追过去。这时候贾诩却:“主公,不可追。”张绣听就不高兴了,但还是和蔼可亲的说:“文和,休误了我大事”。
为什么要和蔼可亲呢?因为张绣也不敢得罪这位牛人。但是张绣这次感觉棒极了,对自己很有信心,老马还有失前蹄的时候呢,谁敢保证你贾诩的谋略就一定准?说罢扬鞭而去。结果打输了。张绣马上收兵,红着脸见到了贾诩,打算洗洗睡了。
这时候贾诩却又说:“主公,现在可以打了”,张绣再一次蒙圈了,这到底是搞哪样?质疑归质疑,但他还是去了。有趣的是,这次居然打赢了。
这世界上有很多俗人看不懂的道理,作为吃瓜群众,张绣也是不明所以,但是他很幸运,他就请教了贾诩。
贾诩点了支烟说:“只一个字,权”接着他又反问道,“你不觉得曹操突然退兵很奇怪吗?以他的作风,突然退兵绝非是因为怕你,必然是因为后院失火。像曹操这样老谋深算的人,他必然亲自断后,所以你去追他碰一鼻子灰很正常。”
张绣又问:“既然如此,为何我打败了,你又让我追击?”
贾诩喝口茶笑着说:“道理嘛,很简单,他以为你败了,所以掉以轻心,你再去追自然就能赢喽。”有些奥妙说出来,也不过尔尔,但能算到这一层也着实难。
后来贾诩觉得张绣不靠谱,就拉着张绣一起投靠了曹操,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表。
史书评价贾诩算无遗策、经达权变。算无遗策是假,经达权变才是真。没错,我们的文眼其实就一个字:权。
权在古代是秤的意思,是平衡的工具,称的目的就是知轻重。那么什么人用称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商人。这么理解就能明白贾诩的一切动机了。
古人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度权其实是一种智慧,轻重与长短构成了纵横的基本理论,比如纵横家必修长短术,长短从来不是编出来的,而是称出来、量出来的,如此才有逻辑可言。虽然纵横家度权的对象是人心。
而贾诩的优点恰巧就是攻心术,每一套谋略都能通过度权,准确的揣摩出对手的心理,然后加以利用。于是很多人学习贾诩,试图找到一套固定的、一劳永逸的套路。然而当我们走进贾诩身边时候,才发现他的诀窍就是一个词:权变。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学会应变的手段。
一切都只是生意而已。贾诩这个攻心高手,谋略高手最根本的手段就在于揣摩人心、权衡利弊。让他在战火纷飞的乱世,最终笑到了最后。
最终在时代大潮中投靠了曹操,靠揣度、权量获得善终的人。公元223年8月11日,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死后谥号肃后。他算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非典型谋士,即便如此,他仍然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谋士之一。
虽然我看到贾诩就是个地道的善于买卖,做生意的商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他谋略之老辣就如李白诗句所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