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第一次读《苏菲的世界》,是初中老师要求的必读书目。当时心智尚未成熟,草草翻阅几页便不在打开。最近得借马克思主义原理课阅读哲学类书籍的机会再次阅读,我从中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这是一本哲学史小说,读起来却像一个侦探故事。作者用精心编排的故事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带我们走进哲学的大门,让原本枯燥的哲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吸引人。小说以书信、提问与对话的形式引发思考、引起兴趣,把简明扼要地讲解了一遍西方哲学史。作者的安排奇特,一开始他是写一个小女孩苏菲和一个偶然在她家邮箱上寄出哲学问题的人一起慢慢接触哲学,主要是这位名叫艾伯特先生的人传授她、引导她。他们以时间作为步骤,将从古至今的主要的西方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都介绍了一遍。期间一直贯穿着一位名叫席德的小女孩,和苏菲同龄。读到书的后半部分我才意识到,苏菲和艾伯特先生只不过是少校写给女儿席德的一本书的主角。他们只是活在他的书里,但后来苏菲和艾伯特先生从书中的世界逃了出来,他们竟然能进入席德他们的世界。于是,到最后,我好像又意识到席德他们也是作者书中的人物。真真假假,就好像书中所讲的哲学思想一般,有时候会让人很矛盾,多思考一些似乎就会陷入窠臼。然而,就是人类对一切的好奇心,不断地发问,不断的思考,才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书中说到"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无论我们身处何种人生阶段、何种人生处境,都不能丢失对世界的好奇和对事物无穷无尽的探索。我们不能把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并且让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浑然不知。
十四岁的小女孩苏菲有一天收到一封神秘来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让苏菲陷入了困惑和思考。自此,她的哲学课程便开始了。这本书从苏菲收到这两个问题开始,同时也让身为读者的我们不自觉地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似乎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长大了的我们反而不问了。世界与我看起来都是那么理所当然,每天的生活看起来也都是那么一回事。但当我打开这本书,重新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世界和我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我的存在,本身就不同凡响。我有生命,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用太过在意他人的目光,不用太在意他人的评价,即使很多人不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几十亿年前熊熊燃烧的那场大火所爆出来的一点火花,我们不需要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我们生命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创造。
于我而言,《苏菲的世界》像是一把认识世界的独特钥匙,让我得以窥见哲学世界的天光。作为一个首次接触哲学的读者,我惊叹于人类智慧的阔大。宇宙浩大,时间无穷,哲学家的伟大就在于他们以人的力量,用独特的眼光,锐利的洞察,深邃的哲思,穷尽一生之学,质疑,求索,为人类辨别宇宙为何、世界为何、"人"何以为人。宇宙的浩大让我深感人类的渺小,我此刻所拥有的消极情绪似乎都烟消云散。我们焦虑的日日夜夜在历史范畴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无意中放大情绪的后果就是无限缩小自己的思维领域,使其更加局促又狭小,最后困住自己。"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莫名其妙来到世上一般"。我们总会遇见,也总要说再见,甚至有些离开连再见都没有机会说,可是我们还是愿意勇敢接纳每一次相遇,生而为人,我们能掌控的东西其实微乎其微,从啼哭开始的生命,再到不可预知的死亡,这一辈子可能有无数瞬间寄希望于神灵,也必定在辗转反侧的夜晚憎恶过无能为力的自己,却仍然没有办法阻止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再次启航。失去不可怕,停滞才可怕。遇见就感恩,路过就释怀。我们,总要往前走。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多多阅读哲学类的书籍,学会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多地了解世界的本质与真相,更好地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