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幼儿园班主任她很苦恼,说自己总是处在一种易怒、暴躁的边缘。
看孩子裤子提不好,她着急;看孩子吃饭不利索,她着急;看孩子学东西慢,她着急;看孩子起争执,她着急……
她感觉,被她带的,整个班级都是焦虑的。她好向往那种轻松、自如的班级氛围。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一位资深班主任小严老师,给她讲了讲自己的故事。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听完之后,心里有没有平静一些呢?在我看来,这首散文诗充满了哲理性,引人深思。
记得刚当班主任那一年,班里有几个特别淘气的孩子,当他们闯祸时,我多数都是气愤,忍不住便是一通训斥。牵着“蜗牛”散步的那个我急躁、抱怨,可是效果并不大,孩子并没有因为我生气而改变,有时候甚至故意“闯祸”气我。
直到一次外教课。作为配课老师,我观察着整个儿教室的情况,我发现外教老师总是一次次重复着、手舞足蹈地演示着孩子们没有听懂的话,直到所有孩子明白了、回答了,他才会继续下一个话题。整节课简单而纯粹,一节课一个任务,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体会,从不催促,更多的是鼓励表扬、耐心和等待,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愉悦,孩子们也很享受课堂,乐在其中。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多观察理解每个孩子,循序渐进的对症下药,并给每个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兴趣。我开始转变,让孩子们带着我去散步。
从此我开始跟着一群群可爱的小蜗牛一路去看风景!
早上,我们一起早早地来到教室开启晨读模式,他可以不必跟着大声朗读,只要早早来到教室,哪怕只是听我们诵读。没有催促,没有压力。只要参加了,我们都会找来小本子认真地记下来。累计到一定数量就会适当奖励。所以大家经常看到我们小班的孩子来得特别早,特别集中。
上午,区域活动时我们班总是热火朝天,孩子们乐此不彼。班级作品丰富多样,这都是这群可爱的小蜗牛日积月累的结果,我放慢脚步去欣赏,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孩子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就是他一个学习的过程,正是他采用的最为自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
下午,只要不是雾霾天气,我们总是带着孩子去操场奔跑游戏,让孩子撒开欢的玩,自由选择游戏方式,自由选择游戏伙伴,户外活动大家经常看到孩子占满整个操场,操场到处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叫声。好多老师说你太大胆了,作为小班的孩子我们都不敢松手。殊不知只有孩子有了充分的户外活动,孩子在室内的活动精力才会更集中。
孩子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孩子们终究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路,或许他不会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但当他热爱自己的生活,那他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让他们继续带着我们散步,和他们一起看路上的风景。
我们便陪着他们,多些耐心,多些鼓励,少些急躁,少些抱怨,看着他们一点点成功,一点点长大,便会发现生命中真正的成功和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