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对于经典中的话语,细细品读就会生发出自己小小的见解,每个人对于经典着眼的角度不同,见解亦不同,我只分享自己对于这段文字的体悟。对于古代的君王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靠自己的德行取得的,对于现代的生活中就像我们常说的做事先做人,把人做好了,事儿就好了,这个就是指一个人把人的德行做好了,他就能吸引到很多朋友,一个管理者如果靠自己的德行管理公司,也就是用正知的思想管理公司那么他的公司将是兴旺的,正知的思想会产生正知的行为,正知的行为会产生正知的结果。
由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做企业主们来说,细细揣摩此中的奥秘,你会发现一些最本质的规律,对于一个有德行的企业主来说,他的德和行会吸引一些与此能量相当的人,从古至今无论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还是社会上著名的企业家要想把事业做大做成功,他的身边一定不会缺乏有正才和正德和正行的人,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德行是发展的根本,当有相同频率德行人才的时候,就会有自己很好的事业和公司,当公司由这些人才共同创立的时候,这个公司就不会缺乏财富,因为他们有创造财富能力的人才和与之匹配的财富,当公司得以创造财富的时候,公司才蹦能得以发展壮大,所以公司发展最本质的条件就是创办人是否有识别人才的德行,适使用人才的德行,发展人才的德行,以及是否具备宽广的格局和眼界的德行。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从中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德行是最根本的是最重要的,只有最根基的德具备,才能创造出其他的一切,财富的追求是事情成败最后的考量而不是最初的考量,只是我们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眼光太过短浅,看到的都是眼前的利益和发展,从长远利益出发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成功的道路才会如此的不拥挤,那是因为匠人精神的人太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人太少。古代的先贤已经把事物的规律告知我们而又有多少人去用心的看和聆听。去年有一段时间我迷恋上稻盛和夫写的一些书,其中你能看到京瓷的发展壮大以及稻盛和夫用一年的时间把日航从亏转盈的根本原因,京瓷是不忘自己初心的一种体现,就像稻盛先生说的那样,在做京瓷的时候他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常常在工厂睡觉和休息,对于日航他说只有怀有利他之心,才会把日航做好,一年的时间他做到了,他的德行影响了身边的人和事,也影响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懂权术的人说稻盛和夫在用用思想经营人,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主都知道用思想经营人,他们怎么没有把企业经营好,根本原因是你的德是否是利他的,对你的行是否是具备正知的行,你是否具备敬天爱人的这个维度,所以有多少人只看到了表而没有深入地看到本质,又有多少人看到了本质还不会去行动,对于正知,我们将其分为四类人,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困而不知者,我们大多数都是那些困而不知者,即使陷入困境我们还是不愿意改变现状,因为我们的眼界是如此的狭隘,我们做的是与古圣先贤相反的行为,那就是财者本也,德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所以当你内在追求的是财富而对外宣传的是利他,这些被你当成傻子和洗脑的人总有一天会看到事情的真面目,这时候他们会与你争夺利益并且用你对付他们的方式方法回馈于你,只有那些忠诚于自己初心和使命的人才不会缺乏财富,他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这就是为什么商圣范蠡三次散尽家财,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有德行的富豪们会把财富捐赠给予慈善机构,因为他们知道财富体现的不是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而是体现的这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这是财富的本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