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故事讲述的是吉普赛少女爱斯美腊达在街头卖艺,圣母院教学副主教弗洛德欲占为己有。后发现她另有情人,又刺杀她的情人并嫁祸于他,致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丑、对她充满爱慕和谦卑之情的敲钟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难。弗洛德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的兽欲。遭到拒绝后,弗洛德把她交给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卡席莫多在绝望中愤怒地把抚养他长大的弗洛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腊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礼」。
本书通过一个纯洁无辜的少女惨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阴险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国王的专横残暴。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其实雨果之所以被称为大文豪,不仅仅是书中的情节和内涵,更是那些情节之外的关于历史、城市、宗教的议论。看雨果的书,不仅是在看小说,更是在看一本百科全书,一本关于巴黎、法国甚至是西方的百科全书。
题主的描述里提到能读懂鲁迅,其实这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觉得题主并不是“读不懂”而是“读不下去”,我建议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可以选择性地跳过一些议论(尤其是你迫切想知道后面的情节的时候),之后再找时间专门补上。
而且雨果书中的议论也不是都很有价值。比如关于一些时事的评论(悲惨世界第一卷和第二卷中间)。那些时事真的离大部分读者都太远了,在那个时代可能在社会上造成了影响,但在现在看来实在是连“历史的小浪花”都算不上,这些议论的内容我真的建议不要看,看了也不理解,想要理解真的要非常非常非常多的功课。
但是有一些,比如《巴黎圣母院》中关于建筑类型啊、宗教历史啊、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啊这类,或者《悲惨世界》中那一大段关于滑铁卢战争的描写,这些我觉得就非常有价值!!可以反复看,可读性也很高。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序言里说,数年前,他在遍索巴黎圣母院全上下的时候,在两座钟楼之一的黑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词:ANAГKH。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受时间的侵蚀已经发黑,深深陷入石头里面。词语所蕴含的宿命、悲惨的寓意强烈地打动了雨果。后来,因遭建筑师们加以刮磨,字迹荡然无存。
这个希腊词语的意思是“命运”,为了这个词语而诞生的小说叫《巴黎圣母院》。
在读《巴黎圣母院》以前,听说是讲美女爱斯梅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的爱情故事。等真的读了,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儿。有人说,雨果讲究浪漫,浪漫主义是绝美与极丑,高洁与污秽的极端对比。夸张且张扬。
巴黎圣母院很古老。1163年开工,那年辛弃疾刚开始为南宋做官;1345年竣工,那年朱元璋刚开始当和尚。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2019年4月15日,古老的巴黎圣母院大火,哥特式的塔尖被拦腰截断,倒在熊熊大火中。
万幸的是,卡西莫多住在钟楼里。现在,巴黎圣母院的正面和钟楼保留的还好。所以,卡西莫多还有家。
塞纳河畔的爱情也依然像巴黎圣母院传来的钟声,永垂不朽。